·专家专栏
收藏

2013-09-05 第002期

李文雯

北京四中网校特级讲师,“先行教育工作室”创始人

李文雯: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一  宽松的爱

  随着儿童的成长,家长应该给儿童越来越宽松而有弹性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家长可以不露痕迹地引导;尽量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自己做的决定;即使孩子做了错误的决定或选择,在没有什么大碍的时候,也放手让他去做。

  请家长思考一个问题:

  你认为孩子多大应该独立,可以百分之百为自己负责,可以自己做决定、 自己做选择?如果以18岁或者上大学作为完全独立的标志,那么,8岁的孩子有百分之几的事情可以由自己决定、自己负责;10岁呢;15岁呢;你自己的孩子现在有多少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负责的事情呢;

  请大家看两幅图(图1-7、图1-8)。看看哪个图更像你家的情况,更像你对孩子的管教?

  第一幅图: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孩子可以做主的事所占的比例

  第二幅图: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孩子可以做主的事所占的比例

  (注释:暗色部分代表孩子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所占的百分比;亮色部分代表家长掌控孩子的事情所占的百分比)

  第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是这样的:孩子一岁之内,父母几乎百分之百掌控他的生活。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穿什么衣服,发烧了吃不吃药,基本上都是父母决定的。到了两三岁,孩子会说话了,慢慢地,他开始有一些选择权,比如,我们做饭总爱问:宝贝想吃什么,想去哪儿玩啊?那个时候,我们往往乐意听孩子的。 在上小学以前,随着他讲话能力越来越强,孩子在这个家庭中掌控自己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孩子上小学后,情况发生改变,孩子已经习惯自己做决定了,与父母开始发生冲突——“我要看电视,我要去谁家玩,我不想写作业”。然后父母开始收权。到10岁左右,三四年级的孩子基本没有自主权了,所能掌控自己的事情大概只有30%。到了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反抗、斗争,无奈之下,父母就给他一点权利,高中再给一点,但他的事大部分还是由父母做主。而到了18岁,家长想,孩子都上大学了,自己的事该自己做了,所以想一下子推出去,但往往脱不了手。为什么?孩子已经习惯了你给他掌舵。

  从第二幅中,大家可以看到,家长在一点一点地做放手的工作,孩子能掌控自己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增。什么时候拐角出现——青春期。青春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叛逆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这个时候,孩子的习惯、品质都已形成,家长索性趁机提前把权放出去,大量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那孩子还和你逆反吗?孩子15岁以后几乎百分之百为自己负责了。那么,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这样的孩子出去了,你还担心吗?

  哪一个曲线更适合我们的孩子?哪一个曲线更像你们家的情况?

  来我这儿咨询的家长们,他们的孩子都上大学或者参加工作了,还问道:孩子怎么还长不大,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主见,问孩子什么都说不知道,似乎对未来也没个打算。

  我们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了吗?给孩子拿主意的机会了吗?

  在宽松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思维更敏捷,更富于创造性,个性更鲜明,有自己的想法,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二  尊重的爱

  一切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孩子都有权利发表意见,参与决定。父母无权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无权对孩子任意侮辱与打骂。

  在我的博客里有这样一篇文章,现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我见到栀子妈的时候,栀子已经离家出走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月里,栀子妈吃不下,睡不着,瘦了整整20斤,脸颊上有几道明显的泪痕。她用嘶哑的嗓子向我诉说着她这些年独自一人拉扯栀子长大的不易,诉说着栀子小时候是多么温顺、多么听话、多么乖巧,诉说着当栀子考上重点大学后亲戚邻居的羡慕赞美……可一切都在栀子入大学半年后戛然而止,原因就是栀子不顾妈妈的反对,在学校里谈起了恋爱,最后,竟然退学和男友私奔!

  一个单亲妈妈!一个下岗女工!一个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的妈妈!家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放谁身上都难以承受。但我从栀子妈絮絮叨叨的哭诉中,总感觉不对劲。比如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她这样做,怎么对得起我,我这些年辛辛苦苦把她养大,为了她,我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我浪费了大好青春。”“发生这样的事我的脸往哪儿搁?”等等,整整两个多小时的叙述全是围绕着“我”来说,“我”的感受、“我”的受伤,没有一句话是站在栀子的角度出发的。我猜测,栀子的出走肯定是和她妈妈的“专制”“自私”有关联。

  果不出所料,在后来和栀子的接触中,栀子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从小到大,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兴趣,不能选择自己的爱好,不能选择自己的专业,不能选择自己的大学,我觉得自己太可怜了!太悲哀了!如果现在我连自己的爱情都不能选择,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我把这段话,转述给栀子妈听,问她有什么感想。栀子妈却说:“我做这一切全是为了她,她还小,怕她走弯路。”

  “不,你做的一切全是为了你自己!”我说。

  “说真的,相比较其他父母来说,你付出的最多、最累但也最不讨好。为什么?因为你把栀子当成你的私有财产,你把她当成完成你梦想的一个替代品。她想学跳舞,你让她学奥数;她想报文科,你给改成理科;她想报师范大学,你要她必须填复旦大学;她想学教育专业,你说学这个专业没出息,非让她学金融专业。最后一次,她没听你的,没达到你的要求——‘大学期间不准谈恋爱’,你的心理难以承受,因为这么多年,孩子都是听你的安排,是人人羡慕的乖乖女。由于你的阻挠,导致孩子退学直至和男友出走,到现在不愿意和你见面,栀子妈,你是否想过,你错了!”

  “你总是把你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势必会引起她的反抗、她的叛逆。现在,栀子不愿意回家,就是怕你再干扰她的人生。你把自主权交给栀子,你还能赢回女儿,你如果还是非要让她什么都得听你的,你可能要失去唯一的女儿。她现在已经成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人,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疏导,可以引导,但绝对不能压制。你的压制只会让她越走越远111111”

  这样的道理和例子反反复复讲了几次后,栀子妈由原来的不解到慢慢醒悟,最后终于接纳了我的意见。当和栀子见面后,她不再是一贯地指责打骂,而是先倾诉妈妈对女儿的思念,当妈妈艰难地说出:“女儿,妈妈真的好想你,没有你,妈妈也没勇气再活下去。”栀子忍不住泪流满面,第一次主动地向妈妈伸出了双手。

  但愿女儿的手再不松开!但愿妈妈的手能松开!

  但愿天下的父母们再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把他当成一个人,尊重他,理解他。李宁的父亲当年一心想让李宁学音乐,但自从他发现儿子喜欢体操,便全力支持儿子,才有了李宁的辉煌;李时珍的父亲改变初衷,让儿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医学,才有了古代伟大的医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引导,启发,但绝不可强制!

  三  无条件的爱

  不管孩子优点多还是缺点多,不管孩子表现好还是表现差,不管孩子做对还是做错,不管别人如何看待孩子,请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信任他。家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和加站。

  人在离开母体时,其与生俱来的巨大恐惧感,在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若缺乏父母给予的无条件的爱,那么,这种恐惧就没有及时被消除,那个“烙印”就会永远存在,他会极度缺乏“安全感”,这将深深影响其日后人格的完善。而消除这一烙印的唯一方法就是:得到无条件的爱。

  美国总统约翰·杜鲁门当上总统时,二十几个记者跑到他的家中去采访他的母亲。记者问:“约翰当选美国总统,你为他感到自豪吗?”他母亲打着毛衣,不假思索地说:“那当然,不过我更为另一个儿子感到自豪!”记者问:“那你另一个儿子在哪里?他是干什么的?”母亲说:“他正在田里种红薯,他是农民,但我仍然为他感到自豪。”

  这才是真正的爱!

  我国前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经在网上接受网民的采访,一个网民调侃地问他:“李部长,您的才华我非常佩服,但您的长相,我实在不敢恭维啊。”李肇星坦然地回答:“我妈不这么认为,在她眼里,我是最帅的!”

  这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如果你让孩子觉得你爱他要有一个前提条件:“乖”“听话”“成绩好”……那么他就会没安全感,而孩子的思维是绝对化的,这样以后,他就会下决心做个符合你要求的“好孩子”。但是有一天,他会发现这根本不可能——人难免会犯错。他一犯错时又会绝对化地想:我犯错误了,不是个好孩子,父母一定不爱我了。这时候,父母对他的批评、指责、打骂等教育行为都会强化他们的这种推断。随着这种情况的一再发生,孩子就会有“习惯性无能感”:我再怎么努力,都还是会犯错。所以,父母越是无条件地给孩子爱,孩子的心理就会越健康。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哪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还欣赏他、认可他,对于他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与动力。因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需要别人的认可与肯定。

  所以,家长朋友们,即使我们的孩子是班级倒数第一名,即使他再笨拙、再丑陋、再懦弱,我们做父母的也要满含热泪地爱他,拥抱他,如果连父母都嫌弃他,谁还会真正地爱他呢?

  请大家记住:当孩子有了成绩,举着奖状,跑到家里,想得到的是父母的赞赏,再接再厉;当孩子有了烦恼,回到家里倾诉,想得到父母的指点,以便继续前进;当孩子做错了事,回到家里,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与同情,以便恢复信心;当孩子受到伤害,回到家里,想得到心灵的安慰与修复,以便鼓起勇气,继续前行。

  四  有原则的爱

  爱孩子应该有底线、有规矩、有原则,要勇于对孩子无理的要求说“不”,勇于对孩子不适的行为进行纠正,千万不能朝令夕改,恩威并施。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爱与严格的要求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种,都会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无论怎么爱都不过分,但爱却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爱会淹没孩子的良知,麻痹孩子的心灵,渐渐地吞没孩子对他人的关心和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目中无人,他们甚至向最亲的人举起屠刀。

  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对母子,由于孩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母亲对孩子百倍疼爱与呵护,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

  渐渐地,儿子长大了。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上山打柴,途经一条小河,突然看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在河边洗衣服。那动作、那神情,深深地把他迷住了。“好美,要是能做我的妻子该多好啊。可惜我穷小子一个。”第一天,也就是这样想想罢了。

  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伙子都能看见那位洗衣西施。终于有一天,小伙子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爱,壮起胆子走向那位姑娘。他红着脸对她说:“姑娘,你太美了,你能做我的妻子吗?虽然我穷,但不管你要什么,我都尽力满足你。”那姑娘先是一愣,然后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妈妈的心,因为我父亲病了,神医说需要一颗老妇人的心才能医好”。“天啊,太不可思议了,世上居然有如此之事。”“拿到你母亲的心后,再来找我。”姑娘说完便消失了,留下那小伙子傻傻地待在那里。

  这天,他也不知道是怎样回到家的,母亲还像往常一样,把热好的饭菜端给他吃。要在平时,他会狼吞虎咽起来,可今天,是那么的没胃口。

  当夜幕降临,母亲躺下准备睡觉时,他举起砍刀迈着沉重的步子,逼近了母亲。就在他准备砍下时,他想到:“她是生我养我的亲生母亲啊,我怎么能下得了手?”可随即他又想到:“母亲对自己有求必应,如果她知道我想要她的心,她肯定也会同意给我的。”这样一想,他没有了负罪心理,直接向母亲举起了砍刀,随着一声还未清醒过来的惨叫——“啊”,血溅了一地,他趁机掏出了母亲的心,走出家门。

  这时,不知为何,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因为路滑,他一下子跌倒在地,那颗心,也被摔出好远好远。就在儿子爬起来,在黑暗中寻找时,母亲的心咕噜咕噜滚到儿子的脚下,然后心疼地问:“孩子,你摔疼了吗?”

  于是,浩瀚的森林边响起雷鸣般的回声,天地之间,都在回荡着一个母亲最后的声音:

  “孩子,你摔疼了吗?!”

  “孩子,你摔疼了吗?!!”

  “孩子,你摔疼了吗?!!!”

  也许我们会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流泪,但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爱孩子如果没有了原则与底线,势必会造成孩子是非不分,专横跋扈,不懂得包容、忍耐与善良。

  五  智慧的爱

  当问题发生了,不应指责或者抱怨,而是帮孩子找原因,想办法解决。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里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五年级的儿子,第一次月考时,社会科成绩非常不理想。回来时,脸部的表情充满着难以掩饰的挫折感。于是书包乱扔,鞋袜也被踢到客厅的角落。

  孩子:什么老师嘛!尽出些烂题目。

  母亲:你觉得很不公平?

  孩子:对啊!太过分了,出的考题课本里都没有。

  母亲:你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孩子:不只是我觉得被骗,全班都有这种感觉。

  母亲:你很生气,也很难过,因为你花了很多时间在课本上,却得到这种结果。

  孩子:嗯……我真的好生气……我好想哭哦……

  此时母亲沉默却温柔地搂着孩子,轻轻地抚摸孩子的背,完全地包容和接纳一颗受伤的童心。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情绪已趋于平缓。

  母亲:需不需要妈妈帮你的忙?

  孩子:你怎么帮我?书是我自己念的,你又不是老师肚里的蛔虫,也不会知道老师要出什么题目,你怎么帮忙?

  母亲:我可以每天晚上腾出二十分钟帮你复习啊!

  孩子:可是……她出的题目不在课本里啊!

  母亲:……(沉默并不表示放弃,而是给予双方一个思考的时间。)

  孩子:妈……以前你不是买过自我评价的测验卷吗?

  母亲:你的意思是……

  孩子:我其他科目都没问题,下次请你帮我买一份单科的“社会评价”吧!

  母亲:老师的考题很像从评价里出来的?

  孩子:我也不知道,应该不是吧!陈亮国做“社会评价”了,这次考得比我更差。

  母亲:老师出题没有范围吗?

  孩子:其实也不算是没有范围,她出的题目在课堂上都讲过。

  母亲:另外的补充教材?

  孩子:其实,老师讲的并不是完全脱离课本,要求上课抄笔记。噢……对了,黄小伦上课都抄笔记,结果全班只有她考了95分,好神气哦……对了,老师这次的题目全是笔记里的。后来我们在对答案时,从黄小伦的笔记本里都找到了标准答案。

  母亲: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做呢?

  孩子: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老师上课讲的全记下来。

  母亲:很好。

  孩子:可是……有时候老师讲太快了,我来不及记。

  母亲:嗯……那真是一件麻烦的事。

  在此阶段,母子俩人共寻问题的症结并寻找各种可能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只扮演积极地倾听和理解的引导者角色,完全不批评也不给予任何意见。

  孩子:妈……我真的来不及记那么多,但是……我可以借黄小伦的笔记吧。

  母亲:除了向同学借笔记,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万一,黄同学自己也要看或要重新整理,你怎么办?

  孩子:或许可以请老师讲慢一点。

  母亲:嗯……这是个好主意,还有吗?

  孩子:啊!可以用录音机,对了......像去上英文课一样,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录下来,回来和笔记本对照,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在此阶段,孩子会想出各种方法,无论孩子提出任何看法,母亲都给予温暖的支持与尊重,并不着痕迹地刺激孩子想出更多方法。

  母亲:那现在你决定怎么做了呢?

  孩子:我决定带迷你录音机去上社会课。

  母亲:会不会有其他困难?

  孩子:应该不会吧……这次全班都考砸了,我想,他们大概还会夸我聪明,想出这么妙的方法。

  母亲:录音带和笔记本都有吧?

  孩子:有……

  母亲:那我们就先做一个星期,看效果怎么样,如果有困难,我们再来想办法。

  孩子:嗯……谢谢妈妈。

  母亲:可是……客厅的书包和臭袜子已经快把我给熏昏了。 (雨过天晴之际,母亲适时传递我的信息)

  孩子:妈……对不起……我马上收。

  我们做父母的其实就像是心理咨询师一样,核心任务是助人自助。

  我们无须给孩子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要启发他、引导他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帮助。

  正确的爱让孩子养成的性格:乐观向上、有进取心、有好奇心、兴趣广泛、有独立自主精神、有爱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爱劳动、有创造精神、勤于思考、有责任心、自信、坚强、乐观、善于合作、诚实、富有挑战精神等人格特征。

  你想要给孩子什么样的爱?你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现在是否明晰?我们想要教育好孩子,确实不易,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更需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该如何做。下面的几章将就“如何操作”更好地给出指导,请你在阅读下面几章时,放慢速度,认真领会,并在生活中积极实践。

  作业

  1﹒请你思考,自己和家人对孩子爱的误区有哪些?

  2﹒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你们的爱有什么关系?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小结

  1. 不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我骂你打你都是为了你好,是想让你长记性。”

  “你以为我愿意花钱给你报那么多辅导班啊,你要不是我最爱的人,我才懒得管你呢。”

  “我是你的父亲,怎么可能害你呢,我替你安排好所有的事情,是想让你少走弯路啊。”

  “你说我容易吗?每天累死累活的不都是为了你吗?”

  ……

  相信这样的话,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往往打着爱的旗号,去做我们认为对事情。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和与这件事最有关联的人商量过?是否参考了他的想法?是否顾及到他的自尊?是否考虑过他的身心健康? 很少,甚至没有。我们最大的理由就是“爱”。

  可是,这样的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爱使孩子学会了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这样的爱给孩子带来身心的痛苦。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请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别以爱的名义伤害他们。

  2. 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埋单

  我有一个朋友带孩子从美国回来,大概有十多年没见,于是找饭店为他们接风。到了结账的时候,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在回宾馆的路上,他问我:“是不是觉得我AA制,没有给你面子?”

  因为关系实在太好,没什么可以隐瞒的,我点了点头。他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有两个孩子出去爬山,一个中国孩子,一个美国孩子。

  他们选择的山比较危险,因为风化,时常有岩石坍塌。很不幸,这两个孩子在要下山的时候遇到了坍塌。结果,两个孩子分别被困在了巨大的岩石与碎石的两边,那个美国孩子被碎石砸伤了腿,一动就痛彻心扉,他判断,自己是骨折了。

  天很快就要黑了下来,黑暗像个巨兽一样要吞噬掉整个世界。

  若是到了夜里,寒冷和饥饿,也许会让他们眩晕,甚至夺去他们的生命。于是,那个美国孩子开始尝试着,用手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慢慢地向岩石堆上爬去,他的血迹染红了整个岩石。快要爬上最大的那块岩石的时候,他的伤腿碰到了岩石的棱角,剧痛让他无法继续用力抓住岩石,他重新掉落下来,在岩石上滚来滚去,像个皮球一样。伤上加伤的美国孩子几乎绝望了,躺在岩石堆里,大口大口地喘气。但是十几分钟后,他因为寒冷而开始感觉到麻木的身体提醒他,必须要尽快出去。于是这个美国孩子决定再次尝试。这一次,他取得了成功。他爬上了岩石。但是岩石距离地面还有两三米的高度,这个孩子的腿无法让他平稳落地,他干脆闭上眼眼睛,选择滚落下去……

  没有人能想象,这个孩子是如何坚持爬回小镇的。他向别人冷静地讲述了自己遇到危险的地点、时间,而且说有一个中国孩子很可能还在那里。

  经过检查,这个美国孩子左腿胫骨骨折,在滚落岩石的时候,肋骨受到撞击,也折断了两根,身上碰撞出来的伤口和淤青不计其数。

  大人们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同时派出几个人去救援那个中国孩子。中国孩子被找到的时候,寒冷和恐惧已经让他奄奄一息,再晚来一会儿,很可能就会失去生命。

  朋友说到这里,我忽然发现他的孩子已经羞得满面通红。

  突然,孩子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对我说:“叔叔,那个中国孩子就是我。”

  “那个美国孩子为什么比他坚强,你知道吗?”朋友忽然问我。我摇摇头。

  朋友说:“其实说起来,原因简单得让人无法置信。只因为美国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出去吃饭都是AA制,他们每个人都会告诉孩子一个必须AA制的理由,那就是无论什么事情,人生里没有人替你埋单,就算你的父母、挚爱,也不会。所以,这个美国孩子知道,要活下去必须靠自己,无论有多么危险。而中国孩子则受到过太多的帮助,遇到危险,哪怕是不行动就会丧失生命,他也习惯性地等待着别人的救助。”

  “没有人替你埋单”,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教会了孩子敢于担当、敢于拼搏,塑造了孩子坚强勇敢、不轻言放弃、为自己负责的优秀品质。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的家长替孩子埋单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未成年犯罪率飙升,特别是那些富家子女、名人之子,有奢侈虚夸的物质环境,加上父母一味的溺爱,使孩子最终走向毁灭。这不是“坑爹”,实际上是父母坑了孩子啊!

  3.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当下,父母对孩子的爱常常走入一种误区:物质上尽量满足,学习上严加看守,精神上不闻不问。这样做,实际上不但不能帮孩子,还常常害了孩子。真爱孩子,就要努力给他一个幸福的童年。肯花时间陪孩子玩游戏、聊天、阅读;不要过早地让孩子背负学习的负担,保护孩子美好的天性和好奇心;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自立能力。真爱孩子,是教会他如何去争取幸福,而不是给他一个现成的未来。

分页浏览>>(共计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