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3-06-25 第014期

孙云晓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学习动机不同 效果也大不一样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并不是说家庭收入高、父母文化平高,孩子就一定会好好学习。其实,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学习者,天生就有一种学习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学习动机或学习需要的直接影响。一般来说,人有四种学习需要,即认知需要、发展需要、报答需要和竞争求胜需要。

  认知需要是以学习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认知需要是要求知道和理解(事物),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是说,认知需要是直接指向学习或知识本身的。

  发展需要主要反映学习是自我发展和自己成长的需要,是除认知需要外,学习的主要动力,它使那些难以直接给学习者带来认知快乐的学习活动可以坚持下去。

  报答需要反映了学习以知识报答父母等长辈的愿望,但这是一种类似欠债还钱的信贷关系。在这种需要驱使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更多的往往不是学习的乐趣,而容易产生因无法使父母满意所导致的焦虑。

  竞争求胜需要主要反映了学生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从而提高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需要。竞争求胜需要的存在,是自尊不能满足的结果,如自身接纳程度低、伙伴关系不和谐、在家庭中感觉不良,不能受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得不到老师的欣赏等。

  显然,从学生的前途和幸福着想,应当鼓励和表扬认知需要,认可和鼓励发展需要,反省报答需要产生的原因,争取消除产生竞争求胜需要的根源。因为认知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动力,更主要的是,认知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生活的快乐源泉之一,是其他任何满足都无法替代的。

  学习知识没有错,但认为知识高于一切就是大错特错,甚至可能成为杀人的教育。鲁洁教授认为,引起当今教育危机的原因在于塑造知识人成为根深蒂固的信条,即把知识扩张为人性的全部。我同意刘慧教授的观点,儿童教育要以儿童的生命为本,要以是否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成长为标准。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现身说法:不必让孩子第一名。因为很多实例证明,分数在成长中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好成绩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需要的,但如果孩子的分数不能尽如人意,父母也大可不必过于焦虑。

  瑞士小学生的成绩单上没分数。瑞士教师对于孩子能否学会和适应在户外“玩”的关心程度要远大于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关心。长长的成绩单上,主要是老师对孩子学习能力、自理能力、性格成长等各方面的评价,以及对于父母如何指导孩子提出的建议,哪些值得赞赏,哪些需要加强。

全文浏览>>(共计2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