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4-02-08 第008期

崔玉涛医生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儿科医生。

育儿专家崔玉涛:婴儿护理常见问题

  血管瘤其实不属于“肿瘤”,而是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在每100位新生儿中就有5位有血管瘤,其中草莓状血管瘤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血管瘤按压时局部颜色变浅,无痛感,按压停止后恢复紫红色。

  初期,特别是1岁半前,血管瘤有增大趋势,待孩子1岁半之后有些血管瘤的生长停止,紫红色肿物上开始出现正常皮肤颜色的点块,随之肿物逐渐变小,于2岁半左右基本消失。

  对于增长过快的血管瘤,应该请教皮肤科或外科医生。特别是长在颜面部、头部、骶尾部的血管瘤,更应尽早与专科医生交流。如果血管瘤小,又没有长在以上提及的部位,不着急手术治疗。如需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心得安、局部打药、激光、手术等方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治疗或继续观察,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

  家长可每隔2~4周,在旁边有标尺的前提下给血管瘤拍照,这样很容易让医生了解血管瘤大小及颜色的变化,过早手术未必能根治。

  先天性喉喘鸣

  有些婴儿出生时呼吸正常,从出生至出生后数月,个别可达1~2岁内,哭闹时喉部发“吱吱”声,好似“鼾声”,又好似喉中有口痰。有的婴儿在睡觉时这种现象比较明显,个别婴儿安静时也可表现出来,这种现象是“先天性喉喘鸣”。

  先天性喉喘鸣由于喉软骨软化,造成呼吸时嗓子内似乎有口痰的感觉。常发生于出生后不久或者出生几个月后。严重时会出现呛奶现象,甚至吸气性梗阻的情况。上呼吸道感染时,喉喘鸣现象会加重。如果婴儿无明显呛奶、呼吸困难,不必治疗,只需合理营养和等待。

  先天性喉喘鸣是因为母亲孕期质和维生素D摄入和/或吸收不足所致,所以,出生后均衡营养很重要。但即使补充钙和维生素D,也需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好转,家长要耐心等待,并且平时要注意预防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重的先天性喉喘鸣一般至2~3岁常能自愈。

  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婴儿发育中的问题。因婴儿肠道和神经发育都不够成熟,消化系统各个阶段的运动/蠕动不能很好地受神经协调控制,肠内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形成了肠绞痛的基础。肠道内气体多,排便时会出现泡沫便,排便较费劲,大便偏稀,次数较多等现象。

  肠绞痛属于自限性发育问题,无需过度担忧,但常被误诊,被怀疑为肺炎、肠炎、肠套叠等。肠绞痛一般在婴儿满4~6个月会自然消失。由于婴儿会因疼痛定时或不定时哭闹,有时哭闹非常严重,喜欢大人抱着睡,这会使家长越来越担忧。

  缓解肠绞痛的方法有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最有效的物理疗法就是适当压迫腹部,比如抱紧孩子,趴着卧位,吸吮喂奶等。药物疗法主要是西甲硅,每次10滴,每天3次,喂奶前直接滴入口腔内,连用两周。益生菌也有一定效果。不论何种治疗只能是缓解,根除只有等待时间。

  如果超过6个月,甚至超过1~2岁的孩子仍然出现排气多、大便不干的前提下排便费劲、时有呕吐、夜间睡眠不安等现象,如果同时伴有生长缓慢应该考虑与食物过敏有关。建议家长调整孩子的饮食,观察饮食与症状的相关性,或咨询儿科医生。(关于婴儿肠绞痛的更多内容请参考《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3:直面小儿肠道健康》。

  本文来源于《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8:小儿生长发育》

全文浏览>>(共计3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