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4-01-27 第011期

杨政

国内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五颗星美育创始人

创造语言环境 让孩子好好说话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创造语言环境 让孩子好好说话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维吉尼的儿子卢卡斯3岁了,他说话有很大的困难。他发音很差,而且只能说几个词。老师说他在幼儿园很活跃,好奇心很强,学习兴趣也很浓厚,但他就是不肯在语言方面花一点儿功夫。父母担心需要带他去看发音矫正医生。

  首先,就像我前面经常说的那样,放心吧,孩子身体正常,没什么反常的情况阻碍他好好说话,要是有的话,儿科医生会告诉你的。现在带孩子去看发音矫正医生还有些早。通常4岁半前都不需要这么做,但如果你想让自己安心一点儿,也可以去咨询一下。

  很多因素会阻碍孩子对语言的掌握。有的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不好。有些父母认为因为孩子不是什么都懂,所以没有权利乱说话。在一些中产阶级家庭中,还存在着孩子没有发言权的规矩。大人让孩子闭嘴,甚至对孩子的发言不抱什么希望。在一个没什么人讲话的环境中,孩子是没有说话欲望的,只会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比如用手指着想要的东西,只说象声词,不说话径直走到想要的东西前,不询问,或者等着别人来问等。很明显,这样下去,孩子将来的表达方式会很匮乏。

  不少语言学家已经展示了语言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孩子能够和成年人交流、得到成年人的理解和尊重时,其语言表达是多么的丰富。

  一些孩子知道即使说很少的话,也能拥有想要的一切:成人的照顾、食物、关注、爱抚等。不用说话,他们就能让别人替自己说出口,而自己只需回答是与不是,有时甚至只要点一下头就可以了。

  有些孩子词汇量很大,却不知道如何说出来,再晚一些时间他们就能学会。我所说的“晚一些时间”是指4~5岁的时候。还记得爱因斯坦的例子吗?他也是到较晚时才会说话,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物理天才。所以就算有些孩子现在不肯说话,并不表示他们以后不会说。时候到了,他们会突然运用非常丰富的词汇,把父母都吓一跳的。

  正确的做法是:最好让孩子处在一个有利于学习说话的环境中,将语言还原成它原本的样子:一种表达方式——表达需要、情感、情绪等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说话。不要因为3岁的孩子说话少而担心,他正在积累词汇,有的虽然暂时用不上,但当他感觉准备好时,他就会运用的。不要因为孩子说话少就像对婴儿那样与他说话。和他亲亲抱抱的时候才可以,因为那时我们会很自然地把他当作婴儿疼惜,用婴儿的方式和他说话。平时不要对孩子重复婴儿用语,否则会让孩子一直处在婴儿期。像和成人一样和孩子对话,但要运用简单的词汇,让他能够明白。小孩子几乎什么都懂!

   孩子怎么变口吃了?

  约瑟夫的孩子保罗5岁了,没什么缘由,突然之间变口吃了。这是为什么呢?该怎么办?

  口吃是一种语言障碍,确切地说,是一种发音障碍,重复说同一个字或词,或者在说话或吐词时卡壳。

  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这种障碍,男孩多于女孩。口吃有可能出现在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即2~3岁时,也可能更迟一些。口吃是暂时的,但最好还是尽早治疗,以防成为常态,甚至成为缺陷。

  口吃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重复型口吃:指不自觉地、断续地重复某些音节,比如,“妈妈妈妈……妈妈别别别别……丢下我。”

  难发型口吃:孩子通常在单词的第一个音节被卡住,不能流畅发音,最后重重地用力将音节发出。有的孩子说话被卡住时很痛苦,并伴有脸部扭曲或身体动作,比如,“……请问……哪位是李老师?”

  有些孩子同时具有这两种类型的口吃。口吃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小时候也口吃,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孩子一般是在刚开始学着连词成句时出现口吃症状的。

  引发口吃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原因,比如受过惊吓,也可能是家庭气氛紧张,或者口吃儿童的哥哥、姐姐或者身边的伙伴给他带来压迫感和威胁性,也可能是亲人的离世、搬家、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时间争吵等引起的。

  口吃儿童通常较为敏感,甚至有某种程度的恐慌。他们的人际关系有时会因此变得糟糕,出现口头交流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不要嘲笑他,也不要代他把话说完。耐心一些,接受他的口吃,这样可以让他不再胆怯。孩子已经为这种症状很烦恼了,他的同学很有可能已经发现他的苦恼并因此嘲笑他,所以请不要再给他增加压力了。向儿科医生咨询,看什么办法最适合孩子。常见的方法有:

  发音矫正:用相应的练习进行练习治疗。

  精神疗法: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他的自信。

  放松疗法:让孩子学会自我放松,能够更平静地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体育运动:可以解放身体,舒缓内在压力,增加自信。

  心理治疗:让孩子回忆是什么事情阻碍了他的发音,并让他说出来。

   孩子为什么喜欢说脏话?

  埃里克的孩子托马斯6岁了,他以讲脏话为乐趣。可是他的父母都很注意,在他面前从不说这样的话。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这些话,也不知道为什么说脏话能让他这么开心。需要惩罚他吗?

  这个问题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是如何学会克制自己的攻击性的。

  随着心理的逐渐发育,孩子经历了一系列过程,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其中一个阶段是他学会上厕所,不再需要纸尿裤。也就是说,他可以控制括约肌,学会了自我克制。在那之后,孩子进入到另一个阶段,一个令人兴奋并且必不可少的时期:污秽词汇期。孩子开始喜欢说“尿尿、便便、屁屁”等词汇,并从中获得极大乐趣。什么事情都成了孩子谈论粪便、屁股的好机会,他一边讲一边笑,觉得很好玩。这个阶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一个新阶段来临了:脏话阶段。

  通常,孩子靠模仿学会说这些脏话,有时他根本不明白这些话的确切含义。一些家庭在这方面管教严格,孩子不敢在家里说,但他们在学校里、操场上和同学说话时,难免放松起来,言谈间夹杂脏话。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知道不能说脏话,但他们仍然这样做,是为了体会超越语言底线的快感。所以,家长要在孩子说脏话时打断孩子,限制粗俗词汇的使用。这些粗俗词汇会惹大人发怒,却能在孩子的圈子里让大家笑个不停。如果父母放任不管,孩子就不能确定爸爸、妈妈对此种行为持何种态度。划下禁止说和做的底线,才能帮助孩子确定行为的边界。因此,要坚决惩罚孩子的这种行为,当然也不要太过头,要用合适的力度。

  我们发现,孩子到了3岁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肌肉和身体,让自己举止得体。年龄再长一些,孩子学会了粗言秽语,通过嘴来释放攻击性和压力。再然后,他学会了更高阶的语言,使用难度更大的词语,开始讲脏话了。孩子讲脏话时,是用语言来进行攻击和挑衅,以释放身上的攻击性。

  正确的做法是:应当让孩子明白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需为此与他辩论,也不需证明自己有理,只要说:“这是不可以说的,就是这样!”简单告诉他这种词汇很粗俗,有其他词汇可以替代。当然,爸爸、妈妈也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孩子会是第一个让你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本文来自《妈妈:你能这样爱我吗》

分页浏览>>(共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