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5-03-18 第005期

张思莱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思莱:儿童服药前准备工作要做足

  如何给孩子喂药

儿童服药前准备工作要做足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提问:

  孩子生病后,每次我给孩子喂药都十分困难,孩子不是闭着嘴拒绝张开,就是喂进去又被他呕出来,真不知道如何喂药。你能指导我一下吗?

  张医师:

  孩子出生后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往往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身体不适而患病。药物疗法是防治疾病的综合措施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儿科医生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用药的不采取肌肉注射用药,能够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采取静脉输液给药。因此,口服喂药是治疗疾病的第一选择。但是由于宝宝年龄小,药物或多或少带有苦味或者其他宝宝不喜欢的味道,对于偏好甜味的宝宝来说,这些异味的药物确实不受欢迎,甚至拒绝、反抗,因此造成不少的宝宝喂药困难,使得疾病不能很快地进行治疗,往往贻误病情,对此妈妈颇感头痛或无奈。

  儿科用药与成人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小儿绝不是缩小的成人版。由于小儿的各个器官处于未完全成熟、还在继续不断发育时期,尤其是肝、肾、血液以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用药不当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是一些不可逆的损害;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身体中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小儿体液含量比例较成人高,但是对于、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差,因此对于影响水、电解质代谢的药物更加敏感,较成人更易于引起中毒。因此,家长需要向医生进一步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原理、吸收、代谢和排泄以及适应证、毒性反应以及禁忌证,做到合理用药、正确喂药,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以及家长的负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目前儿童药物多以液体或者颗粒制剂为主,此外还有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泡腾片剂,以方便患儿口服。为了减少药物的不良味道,多采用糖浆,或者加入甜味剂和香味剂的制剂,或者包以糖衣,以增加宝宝的喜好度,达到安全、顺利口服药物的目的。还开发了一些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比较长的药物,可以每天吃1次或者2次的药物,减少了喂药时的困难。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药物,家长最好选择宝宝易于接受的药物剂型或者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

一、喂药时间的安排

  喂药的时间要严格遵照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时间。每种药物进入体内后,绝大多数借助血液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一般来说,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只有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一定浓度对于治疗疾病才能有效。大多数药物治疗和毒性(不良反应)作用的强度,都取决于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药物浓度,而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与血药浓度直接有关。所以对于使用的每一种药物,医生都会明确告诉你口服药物的时间,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有效的治疗浓度,达到治疗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抗生素,要严格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服用,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这样才能制约或杀灭细菌,控制病情的发展。

  例如,医生告诉家长,此药需要每日吃3次、每次1片。往往家长多是早晨给孩子吃1次,中午吃1次,晚上吃1次。这种吃法就是错误的,它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因为在夜间血药浓度可能下降到很低水平,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正确的口服时间应该是间隔8小时吃1次,可以早8点、下午4点、夜间12点各口服1次。每日2次用药指的是间隔12小时口服1次,每日3次用药指的是间隔8小时口服1次,每日4次用药指的是间隔6小时口服1次,这样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控制病情发展,直至痊愈。

  另外,需要注意药物是饭前(饭前15~30分钟)服用还是饭时、饭后服用。一般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多建议饭后或者饭时服用,因为空腹服用会加重对胃肠道的刺激,像阿司匹林片、片饭后服用就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是有的药物空腹服用能够迅速进入肠道,保持高浓度,药效发挥得好,像一些收敛止泻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可以在饭前30分钟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建议饭时服用;剂的吸收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因此补充铁剂晚上7时服用比早上7时服用有效利用度高。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因此,晚饭后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脱敏的药物晚上临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二、喂药前的准备工作

  给宝宝喂药需要选择合适的器皿、工具,对于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可以使用滴管;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选择汤匙、带有刻度的小量杯、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如果吃的是药片还需要准备研碎药物用的小药钵。为了减轻孩子对于苦味或者其他异味的刺激,家长可以准备白砂糖,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小的水果糖块。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还需要搅动药物的筷子1根、白开水1杯、大毛巾1块、围嘴1条,以上物品均要经过消毒后方可使用。

  三、给宝宝喂药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让孩子选择半坐位姿势,轻轻把住孩子的四肢,固定住头部,以防喂药时呛着孩子或者误吸入气管。

  对于1岁之内的小婴儿使用小滴管喂药最适宜。喂药前围上围嘴,旁边预备好毛巾,将小滴管吸进药(可以混入少许白糖)后伸进孩子的嘴里,将滴管嘴放在孩子一侧颊黏膜和牙龈之间,将药少量挤进,待孩子吞咽后再继续喂下一口,吃完药后再喂上几口水,用毛巾给孩子擦干净嘴角,然后亲亲和夸奖孩子。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先做好动员工作,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吃药,吃药后病就会好得快一些,才能有力气玩。对于明白事理、比较合作的孩子可以围上围嘴直接使用汤勺喂药,喂完药后让孩子喝几口清水,用毛巾擦干净嘴角,给一块糖来解除孩子口腔中的异味,也表示你对孩子好的行为的一种奖励,告诉孩子“今天你吃药表现得非常好,妈妈非常高兴”,亲一亲你的孩子,将孩子这个好的行为巩固下来。对于不合作的孩子,大人可抱着孩子,采取半坐位,围上围嘴,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之间,孩子的一条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条胳膊,大人另一条胳膊固定住孩子的头部;另一个家长用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轻轻压住孩子的舌头的中部,用汤勺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将药液滴进孩子的颊黏膜和牙龈交界之处,让药物慢慢流进;压舌板或者勺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压下舌头喂药,直至全部喂完,然后让孩子喝几口清水,还可以给孩子一块糖,告诉他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异味,减少孩子对吃药的恐惧感。但是说服工作还是要进行的,孩子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进行表扬,将孩子进步的行为巩固下来,直到能够自己主动吃药。

  四、给宝宝喂药的注意事项

  平时家长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利用吃药、打针、去医院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一些医疗行为的恐惧感;要告诉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喂孩子。如果是液态制剂,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备用。吃完药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等方式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而且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着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吸入气管。

  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药物与食物同食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榜样被奖赏的行为时,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孩子看到榜样被惩罚的行为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文章来源于《张思莱育儿微访谈(健康分册)》,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分页浏览>>(共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