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6-02-29第005期

练丽丹

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擅长早期教育、亲子教育。

练丽丹:请多看“白点”,少看“黑点”

  家长都不希望看到孩子的“黑点”,但家长要做的,不是奋力擦掉孩子的“黑点”(有些是擦不掉的,有的越擦越脏),而是尽量忽略“黑点”,不要太留意、太专注于这一处的“黑点”,而是多看这“黑点”以外的可贵的大片白点。远距离地看孩子,粗放地管理孩子,把孩子放在人生的大风景框中,这时,你看到的还是一个靓丽的风景。

练丽丹:请多看“白点”,少看“黑点”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早上,早起的儿子跑到我卧室来给我“请安”,随后指着他自己的鼻子问我:“妈妈,我的鼻子好不好看?”“很好看呀。”我奇怪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噢,儿子的青春期快到了,在意相貌也是正常的事。“鼻子有点扁。”我说:“妈妈看来,不会扁,比小时候高多了。”接着他又说:“我发现,我班上很多人的鼻子不好看。”“哦?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只要你专门看他的鼻子,别的都不要看,你就会发现很多人的鼻子不好看。”“噢,有道理。”这小家伙还真会观察。“还有牙齿也是,我发现班上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的牙齿有问题,需要矫正。有的是有黑洞洞的蛀牙,有的是牙齿排列不整齐。”儿子的牙齿不好,这段时间正是他矫正牙齿的时期,戴上了牙套。去医院的次数多了,久病成“医“,竟也知道什么样的牙好什么样的牙不好了。

  提到牙齿,我和儿子颇有同感。以前没带儿子看牙时,也从没注意谁的牙好看谁的牙不好看,就算不好看,也没留意。现在,再看看别人那口微笑时、说话时露出的牙,确实是不够美观和标准,甚至难看得很。为什么以前就没发现别人的牙不好看呢?看来,这还是审美问题:当我们对某一个部位特别留意,过份关注的时候,你会觉得越看越不好看。

  由此,我想到了家庭教育,如果我们专门对某件事特别留意,特别专注,过分关注,那么,你就会觉得越看越不顺眼,你会在无意中放大了它的缺点。比如,孩子活泼,经常给你惹点小麻烦,你觉得孩子太顽皮捣了,非管束不可;孩子经常做作业粗心,不该错的要错,你觉得这是不可饶恕的;孩子拿了家中的10块钱,你觉得如果不好好教育,就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道德品质有问题了。于是孩子在你的眼中,满身是缺点,一无是处,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越有问题。而对于优点,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比如孩子某一科成绩不好,但爱好广泛,求知欲强,你没看到;孩子对你平时的付出似乎没看到,但你哪天生病,他会表现得很焦虑、担忧、着急,你没留心到;孩子总爱和你顶嘴,你对于他的叛逆很头疼,但你却没看到他这是独立意识的表现,成长的标志……

  有个有趣的实验,测试老师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把画好的纸面向全班同学,问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我看到了白纸上的黑点。于是测试员反问,你们就没有看到黑点以外的白色部分吗?为什么总盯着一个小小的黑点而忽视了大大的空白处?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一样,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小小的缺点而忽略了他身上的大部分优点。如果总是专注地盯着“黑点”不放,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黑点”上,你会觉得这个黑点越看越“黑”,越看越不舒服,你在放大这个“黑点”,而忽略了“白点”的存在。它成了你不能容忍的污点和缺陷以及眼中钉。如果你把视线拉开,把视野放宽,你会看到,这个“黑点”对于孩子这个整张“白纸”来说,就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的缺点或许明天就减弱或消失了。此外,所谓的缺点或许就是另一种优点。因为判断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本来就是因人而异,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孩子不听话,或许是有主见;孩子骄傲,或许是自信心强;孩子做事犹豫,或许是在深思熟虑;孩子淘气,或许是思维活跃,头脑聪明。

  家长都不希望看到孩子的“黑点”,但家长要做的,不是奋力擦掉孩子的“黑点”(有些是擦不掉的,有的越擦越脏),而是尽量忽略“黑点”,不要太留意、太专注于这一处的“黑点”,而是多看这“黑点”以外的可贵的大片白点。远距离地看孩子,粗放地管理孩子,把孩子放在人生的大风景框中,这时,你看到的还是一个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