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3-12-05 第006期

缘缘

毕业于加拿大安省中医学院,精通中医针灸与推拿

宝宝五脏特点 妈妈按摩前必知

  五脏的特点在宝宝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所谓五脏,是指心、肺、肝、脾、肾五个脏器。“五脏”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中医学的本质。中医的五脏不是指单纯的器官,而是以器官为主体的整个系统的总称。就拿“心”来说,西医的心指单纯的心脏。但中医的“心”不仅仅只是一个心脏,它代表了一个系统,其功能可以主血脉和神志。

  小孩子的五条重要经络都集中在手掌上,具体对应方式是这样的:大拇指对应脾经,食指对应肝经,中指对应心经,无名指对应肺经,小手指对应肾经。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从具体顺序一个一个进行了解。

  1、 心系统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为帝脏,主血脉,管神智!喜伤心!

  心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行不息,周流全身。心脏的搏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又负责管理神志,包括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述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心功能正常,则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正常,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的信息反应灵敏而正常。如果心虚,小孩就会心神不安,容易受惊,半夜还可能被惊醒。如果心火太旺,则容易烦躁,入睡困难。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管小便,心火旺的宝宝小便黄,味道特别重,这时就需要清心火。多喝

  情绪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都会影响心系统的运行。宝宝“心常有余”,他们说笑就笑,想哭就哭,有时在他们哇哇大哭时打个岔,他们可能马上会破涕为笑,情绪表达非常直接。

  小孩子发育迅速,“心常有余”这一特征也会表现为心火旺,心火旺时,小孩子会舌尖发红,小便量少且色黄,临床还有一个表现就是,睡眠不好。有的宝宝不易入睡,有的宝宝睡不踏实,有时梦话连篇,有时哭闹不止。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考虑清心火。心经是小孩子的中指,从指尖推向指根为清心经。临床操作中,小宝宝心经常清不补,就是常用到清心经的说法,而慎用补法。当心虚受惊时,多用补肾经替代。

  2、 肝系统

  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肝主筋骨,其华在爪。肝为将军之官,主决断。怒伤肝。

  肝在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肝主疏泄,喜通达,恶抑郁,最怕堵。胆汁的分泌由肝调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肝还维持气血运行,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如果肝气顺畅,则气血调和,如果肝气郁结,则会出现血瘀等现象。很多成年女性月经不调,或是月经前后乳房胀痛或刺痛,就是肝气郁结导致的。怒气会伤害肝脏。

  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状况能够反映肝的状况。肝气郁结在小儿身上不太常见,他们更多的是肝气旺盛,所以小儿临床表现为“肝常有余”。

  而肝火旺的特点之一就是眼屎多,尤其在春天,万物复苏,宝宝的肝火特别旺盛,特别容易患过敏性结膜炎或急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肝气盛的孩子多表现为脾气急躁、倔强和坚持,当不顺意时动辄哭闹发作。 这一特点在宝宝生病时尤为突出。宝宝一生病,就会比平时爱发脾气,比较烦人,这正是他们体内肝火虚旺的表现。出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可以帮孩子清清肝经,就是从食指指尖推向指根方向。

  3、 脾系统

  脾与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主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头!思伤脾!

  脾主运化。所谓运,是输送、转运的意思,而化则是消化、吸收的意思。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知道“脾”主要负责为身体输送营养。“脾”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传输至全身脏腑。

  如果脾胃虚,就特别容易吃饭不好,消化不好,吸收不好,大便不好,长得瘦小。脾胃盛则会特别能吃能拉,但往往由于吃得过多,造成来不及消化,从而出现便秘,口气重等现象。

全文浏览>>(共计2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