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5 第006期
张晓红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教育培训导师、系统排列导师
“我有多动症”
跟着父母过来的是个8岁的男孩子,看起来很机灵的样子。一进门就在几个房间内到处转悠着看,手脚不停地动,嘴巴也不闲着,“呜呜哇哇”不停地发出怪声。爸爸妈妈跟随在后面,不停地皱着眉头呵斥阻止:
“别进去。”
“别乱动。”
“你停下来好不好?”
“我要骂人了!”
“再跑我要收拾你了!”……结果是孩子好像根本没有听到任何话的样子。
我从旁边观察着,在他注意力偶尔转向我们时,故意提高音量说:
“没有关系,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你们不用太管他。”
孩子听到了,果然好奇地转头看我一眼,笑嘻嘻地对我说:“我有多动症。”然后很兴奋地继续转悠,只是动作的幅度明显变得小心了一些、慢了一些。
家长介绍,放假前,老师特意嘱咐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说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调皮,是不太正常的闹腾,现在已经对所有老师和其他学生造成了很大困扰。
家长很配合,假期第二天就带孩子去了医院神经科,心理医生诊断孩子是“多动症”,并开了药。吃了一个多月,孩子变得更烦躁,还动不动就哭闹,胡乱骂人。马上就要开学了,家长很着急,经一个朋友介绍找到了我。
把父母带进咨询室以后,我出来找到男孩子时,他正在专注地欣赏墙上的照片,我说:“小伙子长得很精神嘛,叫什么名字?”
他很痛快地说了名字。
我又说:“很好听的名字,可以写给我看看吗?”
他拿过纸和笔开始一笔一画地写起来,第一个字写完后我立刻说:
“哦,写得好工整,很多像你这么大的男孩子写字都很乱的。”
他一听,更加用心地写出后面的名字。写完名字交给我以后,他用两只手撑着桌子边缘,一上一下地活动身体,有点着急似的等着我的反应。
我说:“哇,写得真不错!你知道‘字如其人’的意思吗?”
“知道,妈妈讲过的。我妈妈在幼儿园上班,也是老师。”
“哦,原来妈妈跟我是同行。那你的字写得这么好看,一定是练过字的喽。”
“嗯,妈妈总让我练字。”
“是啊,你都知道‘字如其人’的意思了。你想想看,即使一个人不认识你,但是一看到你写的字,就会想‘嗯,肯定是一个很帅的小伙子写的字’。妈妈有这么英俊帅气的儿子,当然很骄傲了,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就教你练习一手漂亮的字,对不对?”
“对,妈妈说是为了我好。”
“当然了。你喜欢画画吗?”
他很乐意地说喜欢。我拿了水彩笔和纸给他,说明了画什么,然后就进咨询室去了。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是很有限的,所以在给孩子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撕纸、绘画类的艺术治疗和沙盘游戏治疗等,都是咨询师常用的辅助手段。
在咨询室里,妈妈开始不停地列数孩子的“罪状”:
孩子从小就不听话,走到哪里都会惹是生非,招人讨厌,从来不会安静地待上哪怕几分钟。上幼儿园的时候,即使自己是园里的老师,也几乎天天请求老师多关照。孩子的老师还是不喜欢他,经常惩罚他,不断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这直接影响到自己和同事的关系。
上学以后,妈妈专门与各科老师都打了招呼,告诉老师孩子很淘气,请他们多关照。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对各科老师有礼物或红包相赠。而且一直坚持每隔两周就给主科老师打电话沟通一次,但是老师们还是有很大的情绪,对孩子并不好……
后来,我打断她的话说:“如果我是老师,也会有很大的情绪,你知道为什么吗?”
她很不解地说:“我们每次都是全力配合老师的,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管。”
……
“仔细想想看,孩子上学两年,家长好像只做了两件事:
“一、在孩子身上贴满‘不听话’‘坏孩子’‘好惹事’‘招人讨厌’等标签,然后推到各科老师那里去展示。家长以为把孩子的缺点都说给老师,是为了让老师额外地关注孩子改正缺点,也表示出家长对老师是百分百地信任。实际上效果是:老师从一开始就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印象和成见,会把孩子看作是自己教学的一个负担。对于那些辛苦带领几十个孩子的老师们来说,没有人会喜欢‘招人讨厌’的‘坏孩子’。换作不是做老师这个职业的人,也应该都有切身的体会。
“二、妈妈费尽心思甚至用送礼的方式,把家长的责任全部转嫁到老师的身上。老师收到的信息是:我的孩子有很多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我没有好的办法教育我的孩子,所以我把孩子交给你们去教育。“如果我是孩子的老师,当然会有情绪了:我只是教授知识的老师,凭什么要当你孩子的爸妈?如果这孩子是一个父母都不喜欢的‘包袱’,凭什么扔给我照顾?
“作为家长应该好好想一想,你们为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体做了些什么?只管吃饱穿暖吗?有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或者有没有尝试过用更有效的方法尽教育的责任?”
家长听了我的分析,沉默了好久。后来我说:“出去看看孩子吧,我让他画画。现在应该画完了。”
妈妈立刻说:“他喜欢画,但是从小到大,从来没画过一幅完整的画,肯定早跑去玩了。”
我不置可否。出去一看,孩子还坐在那里认真地描画着小草,看到我们出来有些紧张,马上用双手捂在画上,着急地说:“张老师,我快点画,马上就画完了。”
“不着急,你有很多时间,我们只是出来看看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哇!你画得好仔细,等你画完了来叫我好吗?”
孩子点点头,把刚才本能地捂在画上的两只手拿开了,低头继续画。
爸爸妈妈很吃惊地看着儿子那幅很美丽的画,妈妈想说话,我摆手示意阻止了。
回到咨询室,妈妈跟爸爸对望了一眼,很想不通的样子说:“他从小到大就没有这么安静过,真的,也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做过一件事,(转头对爸爸)是这样的吧?(爸爸点头)张老师,你是怎么做的?他怎么一到你这里就变了?”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次来辅导的时候,孩子没有像第一次那样一头撞进来。他抢在妈妈之前进来以后,在我面前马上立正。让妈妈更想不通的是:“他在家里说话粗声大气的,为什么到了这里捏着嗓子说话,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无论是多小的孩子。在咨询室里,孩子体会到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我对他的尊重以及对他能力的肯定,这使他也愿意以更大的尊重来回报我,把自己更好的一面展示给我。
另外一方面,家庭和学校环境里榜样的力量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被批评被呵斥的环境里,他学会的就是用同样的方式去捍卫自己的利益。
有个5岁的小孩子,因为行为习惯问题被妈妈带来做辅导。辅导结束时,妈妈说孩子喜欢讲一些怪话和脏话,常常被小朋友和老师投诉。孩子说是跟爸爸学的,妈妈当时很不好意思,指责孩子乱说话,没想到孩子大声说:“妈妈不说怪话,但是在家里也大声吼我。”妈妈更难堪了。
我对孩子说:“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成长,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现在你是小男子汉了,愿意不愿意帮助自己和爸爸妈妈都做得越来越好?”
孩子感觉到被重视,很高兴地答应了。我建议他们画一张表格,记录一周每个人讲怪话的次数,看看谁坚持得最好。
第二次来的时候,孩子笑眯眯地张开两只手臂上下扇动着,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地“飞”进来了。
我很好奇地问他:“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啊?”
他更夸张地张开手指,不停地摇动着:“太可笑了,太可笑了,你看你看,连我的手都在笑了,哈哈哈……”然后转身对随后跟进来的妈妈急急地说:“快拿出来快拿出来,拿出来给张老师看,快点嘛。”妈妈红着脸怪他:“急什么嘛,看看把你得意得不行了。”
妈妈拿出来的就是“怪话记录表格”,上面用红色的笔清楚地统计着:爸爸11次,妈妈7次,孩子2次。
不懂孩子的爱,如何爱孩子
榜样的作用是影响孩子生活、学习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本真最自然的成长方式就是模仿,语言、行为、习惯、处理方法或模式,甚至思想,首先是通过观察、模仿、体验,然后才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易接受的东西,固定下来发展成为自己的风格的。我们常说,做一件事连续坚持21天就成了习惯,这就是典型的对一件事的重复模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所以,往往家长最想要孩子做到的“好”,都是首先要在自己身上做出的、孩子可以模仿的“好”。
很多年以来,我们把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看得过于强大,反而弱化了家长应该尽的责任。我认为,老师的主要工作只是教书,同时教会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和规则。孩子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做人最基本的模式,都是家长应该负责教导的。
在我对孩子进行的辅导工作中,我会免费送给家长几次辅导,要求家长必须把需要改变的模式在家里做出效果,否则我不接受做这个辅导。实际上,真有家长经常是把孩子送到我工作室楼下就走了,根本就认为教育孩子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那我只能告诉他们:对不起,虽然我很心疼孩子,但是,我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做你孩子的父母,请把孩子带回去。
多年来,我已经退回几个孩子了,虽然我知道那几个孩子会一直是我辅导工作中的遗憾,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人生,我也只能做我能做的,不能更多。
本文来源于《妈妈,爱我你就抱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