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9第019期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妈妈加油站”创始人,积极教养的倡导人与实践者。
请让努力成长的孩子也看到努力成长的父母
促进改变第二步——
现场的功夫
反思,就已经是事后的时态了。真正考验自己的,是事发现场的功夫。比如,可能我们想在孩子面前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对公婆有更友好的表示,跟丈夫交流时能少些指责抱怨、多一些乐观……可是,等事情真的发生时,我们好像蹩脚的演员,连装都装不出来,一下子就落入旧角色里。
有什么办法吗?或许我们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提醒的物品,比如戴个特定的手链,每次看到它,提醒自己,要朝某个微小的改变去努力。这样可以帮我们拉开距离去看,保持觉知,看到自己有没有滑回旧的轨道上。
另外,有幽默感、有些自嘲精神,这也很有用。自嘲也是保持觉知的一种方式。看到自己处境的荒唐可笑之处,这时我们就跳出来一些了,就更容易摆脱惰性,做出改变。
促进改变,第三步——
想出具体的“to-do-list”
列出来我们能做的具体事情吧。
我们可能想跟公婆搞好关系,那就想想看,是买点小礼物,还是给他们买点鸡蛋豆油,还是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画幅画?
我们想激发孩子爸对父亲职责的热爱,那就记得随时指出他的做法对孩子有哪些积极的影响,记得给他分点“肥差”,记得多多就教养问题向他“讨教”……
我们想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那就少熬夜,多锻炼,多调整心情。我们想多学习,那就做好时间管理,自律地刷屏。我们想扭转财政局面,就学学理财、多做预算、控制消费欲望……
总有一些我们可以去做的具体事情!
写到这,想起来过去给学生上课时,总有学生跟我聊他们的各种困境:不喜欢专业但是还改动不得;是该出国还是该找男朋友还是该读博,好像几条路互相制约,完全无处可走;要结婚没钱,要去挣钱风险是女友会跑;读研没钱、去工作没经验且学历不够……总之,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的事情,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全是一筹莫展的难题。我当时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觉得都是死扣是吧?现在想,估计的确是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难题。我们好像面对一个刺猬一样,无处下手。
遇到这样的窘境,我一般给自己三条建议:
保持乐观——相信办法总是有的;
诉诸脑力——使劲想;
随缘——充分利用外界变化。
其实,所谓的窘境、死扣,之所以难办,不外乎是因为我们不情愿放弃一些东西,有时候是放弃一些利益,有时候是放弃一些自我。
办法是有的——只要我们不把利益看得太重,或者不把自己看得太重。
全文浏览>>(共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