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3-08-30 第001期

李文雯

北京四中网校特级讲师,“先行教育工作室”创始人

李文雯:溺爱有毒 应对溺爱的6个对策

  1、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唯恐孩子吃亏。

  2011年,一位浙江男家长在网上晒出他给10岁女儿买的春节礼物,并声称花掉了他两个月的工资,但他说:值!女孩就要富着养。他的礼物单上都有什么呢?除了旅游、零食、服装外,还赫然列出MP5、Ipad2、诺基亚N9等。

  这样富着养的方法,到底能培养出一位知书达理、优雅高贵的女孩呢,还是一位追求物质享受、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的自私女孩呢?当有一天,父亲满足不了女儿的要求时,又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一个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是他又想要一部Ipad平板电脑。爸爸说现在手头紧,等他大学毕业时再给他买,他便恼羞成怒,对爸爸大打出手。

  成都一个16岁的少女,要钱买MP4,父亲不答应,哀求几次未果后,她便怀恨在心,趁父亲熟睡时将其砍死。

  这样的事例虽是极端,但在轻易满足中长大的孩子,他一般会有哪些不良个性呢?

  轻易满足易造成的性格:急躁任性,一不满足或者没及时满足便大哭小叫甚至发脾气;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与感恩;追求物质享受,不体贴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无幸福感,缺乏理想追求。

  对策:延迟满足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到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漫长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

  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到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

  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两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次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

  瓦特·米伽尔通过多年观察这些实验对象得出结论:对待糖果诱惑态度与日后成功与否有关。一名4岁儿童在吃糖之前等待的时间越长,以后生活就越幸福、成功。

  为了说明这种现象,米伽尔提出了“延迟满足”这一概念。能够坚持等待就是能够延迟满足。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可以使孩子在成人后容易获得成功。

  如果现在的家长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很优秀。具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对待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长应配合一致,向孩子讲明道理,坚决拒绝,不能迁就,不能搞“下不为例”。孩子的很多坏性格就是因为家长的心太软造成的。

  其次,对待孩子提出的可满足可不满足要求,我们一般不要轻易满足孩子,要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孩子的父母这样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办法就是:百依百顺。”在家长的百依百顺中,孩子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随时爆发,弄得家长措手不及。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在期待中获得满足,孩子才会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全文浏览>>(共计6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