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3-11-08 第005期

李子勋

著名心理学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特邀嘉宾

家长不要错过与初生孩子的接触

  人类科学家对初生婴儿是否具有高级智慧越来越好奇,很多科学实验证明,婴儿并非完全被动、无助,很多婴儿刚出生就表现出对环境的控制与选择。科学家们甚至假定存在一种婴儿的语言,他们之间有一种类似交流的身体信息,观察婴儿与婴儿之间的行为与情绪,发现他们比成人更能实现同步性。

家长不要错过与初生孩子的接触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心理学有个“视崖”实验,在地板上划出一种类似陡崖的线条,婴儿们爬到那儿会选择折返,仿佛他们能预感到危险。一个没有睁眼的婴儿哭泣的时候,不同的女性去拥抱他并不能让他停止哭泣,但当母亲靠近他拥抱他时,他很快便破涕为笑。

  在产科实习的时候,我曾经也做过婴儿的护理工作。那时的婴儿出生以后会与母亲隔离24~48小时,躺在一张特制的婴儿床上,一个挨一个,每张床足足要躺下10个婴儿。医生需要观察并记录婴儿是否吃奶,是否有尿与胎便,皮肤是否有黄疸,呼吸是否均匀。等到婴儿有了胎便,进食、呼吸、心跳、肤色一切正常,母亲才可以领孩子出院回家。

  在我的感受中,大多数婴儿都很安静,沉睡的时间很长,醒来也不那么兴奋。哪怕你逗他,轻轻地抚慰他,他似乎也不太情愿与你互动。当他们的父母在窗外张望时,许多婴儿会奇怪地醒来,躁动,甚至哭泣。所有的婴儿共用几个奶瓶奶嘴,爱哭的婴儿得到给食的频率就高一些,对那些不怎么吃奶的婴儿,我们需要用奶嘴在他嘴边摩擦,促进他进食。如果婴儿不吃东西,胎便排不出来,就不能出院回家。

  很多母亲告诉我,婴儿领回家后就变得活跃多了,吃与拉的频率明显加快。当我的女儿出生时,医院产后护理已经更加人性化,婴儿出生后梳理干净就立即放回母亲的身边。她在母亲身边睡得很踏实,醒来就要吃奶,可是对初产女性来说,奶都来得比较慢,你会明显看出她的不满与不耐烦。后来奶水好了,女儿的情绪也越来越好,会笑,脸上总挂着一种怪怪的笑容,似乎很自得。

  看着那张可爱的、皱皱巴巴的小脸,每个父母内心都会体验到一种巨大的震撼,一种母性或者父性的复苏,让母亲坚强,让父亲温柔。婴儿仿佛天生就知道谁是他的母亲,那小家伙眼睛没有睁开,却知道乳房在哪儿,知道吮吸,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我们会想,这小家伙到底是否知道自己的存在,知道多少,又是如何知晓的。人类的婴儿期比我们所知的所有生命系统的襁褓期都长,这是进化的结果还是婴儿在有效利用父母资源还难以确定。也许人类的婴儿天生负载的信息量就很大,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唤醒。

  我猜想,婴儿出生时会释放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婴儿体肤散发的激素,激发着父母身体内的改变,更主要是一些不能用言语去理解与解释的信息系统,也许是行为与情绪信息,也许是生命场与能量,支配与浸染着他的环境。心理学比较重视遭遇与初始状态,每个父亲最好不要错过孩子初生时刻与孩子的接触,相信彼此之间一定会发生一些奇妙的连接。一对父母如果亲自经历了孩子所有的成长过程,跟孩子的感情会很深,如果孩子从小在别处长大,深度的感情也许难以建立。俗话说,“过了这村没这店”,在合适的时间陪伴孩子对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合适的时间,父母再想补偿会很难,甚至终身难以补偿。

  第一重门:自主呼吸

  新生儿在出生的那一刻,有三个重要的改变。第一个是医学上说的自主呼吸,新生儿活不活得下来就看那一口气能不能吸进去再呼出来。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经常被文人引申为一场巨大革命成功时刻的那一声呼唤。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谓新中国诞生时的那一声婴儿啼哭。这个声音有很强的重建现实的作用,代表一个新生命产生,世界由此不同,父母、兄妹、爷爷、姥姥、众多亲人新的身份形成。很多婴儿的啼哭拯救了父母的婚姻,有让一对不成熟的父母瞬间成熟的魔力。宣告一个国家的成立对现实也具有强大的震撼,代表旧时代死亡,新世纪诞生,重组了当时的时局,使人心向背、权力流转、生活方式与情感方式的更替更易达成。

  关于自主呼吸的医学研究有很多,胎儿有两心房两心室,原来的血液是经由母亲子宫的脐带供给,通过右心房—卵圆孔—左心房,再到全身。脐带剪断后,因为呼吸产生的压力,两心房间的卵圆孔闭合,血液有了新的流向。肺充血并产生血、氧的交合,再回到左心室,由左心室泵出来供给全身。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很多是因为卵圆孔未能完全闭合,有了一个缝隙或者孔道。不过,不少婴儿的卵圆孔并没有一下就闭合,而是在成长中慢慢长好封闭,所以,2岁以前的儿童产生的心脏杂音不一定是有问题。心脏功能的完善对生命是很重要的,原来他是妈妈生命的一部分,现在他独立了,成为一个自主的生命。

  自主呼吸是生命的一种启动,暗合中国《易经》、五行的生发秩序。金、木、土、水、火是相克,金、水、木、火、土是相生。五行相生相克,克不仅是抑制,更是管理与梳理。在生命初始,自主呼吸是肺气抒发,肺属金,调理与推动肝木血气回心,金生水,水助肝木充沛生火,火属心。水亦克制与调节心火,心在肺金推动的滋养与调节双重作用下结构与功能日趋完善。火生土,心脏的完善引发胃脾复苏,孩子生下来就要吃,身体因吸纳外部物质而生长发展。土生金,助肺气,孩子的呼吸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生命正是在这种循环生克中一点点地长大。

  第二重门:磁性变化

  由于宇宙与地球都处在一个巨大的流动变化的磁场里,万物与生命都会负载着它原初时期被印刻的磁性。宇宙能量基本都是电磁力,引力其实也是磁力。生命是以心脏为中心建立的系统,心脏是生命的中枢。婴儿出生时刻(时辰),所处地方,他与太阳、月亮、星系、四季节气的距离、方位、状态的关系决定着婴儿那一刻被赋予的磁性特征。中国的《易经》、八字,西方的星座都会把生命诞生的那一刻作为重要的观察系数,由此推论人的命与运。科学的解释是,出生时刻被赋予的磁性决定了生命在某一刻某一地在宇宙磁场下生命能量的起伏流转,至于生克助抑、财富健康、灾祸官运,这些只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给予的语言解释。生命能量与环境磁场相近、叠加意味着一切皆好,遇事呈祥,如果是低伏状态,那就诸事不顺。中国人善用阴阳五行,说的还是生命在合适的宇宙磁场下的状态,只是用能量来解释比较粗略,用五行来表达比较细致。

  新生儿的出生不是从自妈妈肚子里出来那刻算起,而是从剪断脐带那一刻算起。没有剪断脐带,孩子的供血还是妈妈的,血液带有母亲的磁性,受母亲磁性的屏蔽。脐带剪断后,新生儿裸露在当下的磁场里,他的心脏会受到宇宙磁场的影响,他的血液也被重新磁化。生命具有一种电磁场,学过流体力学的人一定知道,血液在流淌的时候,会产生电磁效应。看看人体解剖中血管构成的微循环床,包裹着身体每一个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生命是被心脏控制的,心理、情绪、认知、意识其实也是心脏的功能,因为心脏对血液的自主调节从不受人类意愿的影响,心脏通过对身体部位血流的轻微改变,以影响生命自我的知觉。

  西方科学家通过对心脏数理的研究得出,心脏才是人意识的中枢,大脑与身体的知觉有可能是在心脏调节下解读的,而非完全自主。心脏被西方科学家誉为“心脑”,意味着心脏也是有思维的,对人的情志与行为是有决定力的。心脏数理研究中发现,身体接受任何刺激首先出现心电变化,之后才有脑电改变,然后才是人的知觉与意识反应。

  同时同地出生的婴儿在磁性方面应该是相似的,但出生后,婴儿各奔东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环境变迁,四季转换,岁月沧桑,身体的磁性与自然感应会不同,因而发展也不一样。大家都知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所以,算命占卜风也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真正的大师都是放弃定理、公式而选择倚重当下感应的人。中国传统里谈到的生辰八字,由出生的时辰、日子、月份、年份构成,实际上代表的还是磁场,是胎儿出生时刻他所在的那个磁场。我们说所有大自然的磁力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像一个起伏循环的正弦波,《易经》讲的也是一种生命流动的状态,没有什么是好卦,也没有什么是坏卦。测出上上卦意味着好日子不长了,测出下下卦,也代表光明转折就在眼前。存在如钟摆,弯弯曲曲,起起伏伏,周而复始,这也是十年一运的道理。婴儿的出生如果真的被标记磁性,那么他一生的生命状况亦如起伏的正弦波,这个起伏与大自然具有同种节律。

  不过,我说的磁性与四柱预测中的出生时刻还是有差别的,四柱预测充满了一种决定论,其实命理预测是很难的,影响的因素太多。会算命的都不会把话说实,一个大概而已,这是敬畏心。听者往往会根据算命者的话自我求证与自动排位,开玩笑地说,算命者十句话有三句准就很了不起了,人们只要听到一句准就以为都准,不准的记不住。想想多选题所有的答案都选A,从概率学来说也会选对1/4。不过,我个人还是趋近于相信命理的,既然宇宙是有磁场的,人负载的磁性就一定有意义。当一个人的磁性与当下的磁场不相容时,磁力的切割自然会让人的智力减弱,血液浑浊,细胞活性降低,因此情绪、事业、人际关系都会不顺。日本人写过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说水是存在磁性的,人体中90%是水,人自然也具有磁性特征。我不反对生孩子的时候选择日子与时辰,也不那么支持,原因是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补偿与调节功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说的是做人应顺应天命,该张扬,张扬,该潜伏,潜伏,顺时顺势而行就好。

  第三重门:皮肤知觉

  现在女性生产基本在医院,婴儿初次闻到的气味不是大自然的气息,是酒精、消毒水、医学器械的味道。脐带剪断后第一件事是把孩子倒立拍打以助他呼吸,然后放在托盘上称重量,套上一个塑胶环标记是谁的孩子,再留下一个小脚印,这些工作我在产科实习时干得很熟练。说来也奇怪,大多数孩子都是在清晨太阳要升起以前出生,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这4个时辰出生的最多,白天闲着,夜里忙得要死。晚上11点到早上7点出生的胎儿气场是慢慢迎向太阳的,相对来讲,这个时候磁场较好,统计学称2/3顺产的孩子都在这4个时辰出生。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晚上出生的都是女孩,另一个晚上出生的就都是男孩,好像他们预先商量好了似的。

  婴儿第一口呼吸不是自然的空气,而是医院产房里的空气,空气和婴儿皮肤、肺部组织的接触是他生命中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不能把产房布置得像森林一样,因为植物不好消毒。医学总是关注事物有害的部分,不关心自然的生命气息也会给婴儿重大的滋养。现代科技是可以采集自然中森林草地的气味充满婴儿诞生的房间的,尤其是在空气如此恶劣的北京,给予婴儿最初体验的关怀,代表自然给予他温馨的欢迎更为重要。宗教里描述伟大的圣者诞生时,他的身边会鲜花盛开,虫鸟齐鸣。人类的婴儿没有鲜花是否可以用植物萃取的芳香精来替代呢?

  皮肤的知觉或者婴儿的知觉发展有一个规律,首先发展的是触觉,在子宫里婴儿已经具有初步的皮肤触觉,接下来是嗅觉、味觉、听觉、视觉……知道这个排序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希望他某个功能发展完善,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刺激。没有实验证明新生儿第一口触及带着青草芬芳的气息是否会觉得舒服与熟悉,是否会觉得安全,但猜想应该是的。新生婴儿还没有成型的嗅觉,他是靠皮肤来感知味道的。新生儿没有视觉与听觉的时候,也是靠皮肤来看、来听的。事实上,在人的某种特定的感官功能未建立前,皮肤具有补偿这种信息感知的功能,人的身体与大脑似乎可以采集皮肤感知到的这类信息。一旦感官功能建立,皮肤相应的能力就减弱了。不过,某些成年人保留了这样的皮肤功能,当蒙上眼睛,光照在他们身体上时,他们能感觉到那个地方有光照。有的人两三岁时失明,他们的皮肤感知光线的功能得到恢复,具有一定的皮肤视觉,大脑中会产生一种近似的环境感,这在医学上称为盲视力。

  进化论告诉人们,生命是从细胞膜的诞生开始,细胞膜有吞噬与排泄功能,慢慢地进化出识别与选择环境的功能。很多低等蠕虫类动物没有眼睛,但它们能够识别光与环境;很多动物没有耳朵,却对声音反应敏锐。原生态软体动物有的发展出很多触角,每个触角下面都有丰富的神经感受器。新生儿的皮肤也有类似触角的功能,不要以为他看不见听不着就不待见他,他灵着呢,你要对他不好他会记住的。

  本文来源于李子勋《早教的秘密》

分页浏览>>(共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