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4-09-19 第010期

崔玉涛医生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儿科医生。

崔玉涛:儿童发育不是多吃 长胖就好

  认为孩子吃得多、长得胖就好

  很多家长希望宝宝“超平凡”生长发育,认为自己孩子比别的宝宝吃得多、长得胖、长得快就好。有的家长认为自家6个月的孩子长得像9个月大,会因此而自豪,或者9个月的孩子要穿15个月婴儿的衣服才合适,让家长觉得非常荣耀。

儿童发育不是多吃、长胖就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当面对这些家长们,我真的不忍心告诉他们,这种过快生长不是健康的标志,反而预示着今后出现肥胖的可能性极大。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肥胖和生长迟缓都属于营养不良。

  如果孩子生长速度过快,应考虑孩子是否存在摄入蛋白质过多、进食量过多、活动量过少等问题;如生长缓慢,则应考虑孩子是否进食量不足、吸收消化不良等。

  生长速度过快或过慢都要向医生咨询,要根据生长发育曲线在医生指导下调控孩子的身体发育。以生长发育曲线作为蓝本,纵向、连续地了解孩子生长轨迹,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估。现在有一批孩子生长过速,还有一批生长缓慢,这些儿童都需要被关注。

  每个孩子有着自身的生长发育历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拔苗助长”的做法对孩子却没有益处。

  认为孩子出牙越早越好

  比较孩子之间生长发育的异同,是家长自觉与不自觉的日常“工作”。孩子出牙的早晚快慢更是家长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实际上,每个孩子长牙的历程并没有可比性。出牙起始时间不同,出牙顺序不同,出牙引起的反应不同,同龄婴儿牙齿数量也不同。孩子出牙的顺序也没有固定模式,出牙的速度节奏也因人而异。

  在评价孩子的出牙情况之前,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生长发育的全部情况,首先纵向了解身长、体重、头围等指标的近期变化;牙齿萌出、囟门缩小情况;还有大运动发育、小运动发育、进食量和喂养行为、语言等众多发育状况。若孩子的其他生长指标都正常,即使出牙慢点也不必担心。

  过早干预孩子的大动作发育

  常见月嫂、保姆在家给孩子进行“早期婴儿训练”,比如:让1个月的婴儿趴着,推着双腿往前爬;让4个月的婴儿双手撑在床面上学坐;托着孩子腋下,让1~2个月的婴儿学走路等。

  这些是检测婴幼儿神经发育状况的项目,是医生对孩子进行的一些测试,比如:满月时,医生双手托住婴儿腋下,进行踏步反射测试以了解神经发射状况。类似这样的测试并不是考核发育结果,更不应成为家庭训练项目。

  现在很多医院测试项目流入家庭成为训练项目,对婴幼儿实际上存在有潜在的损伤。

  在此强调,“坐、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到渠成的事。过早帮孩子“学”坐、站、走,会对脊柱、下肢造成没必要的损伤。有些罗圈腿就是过早站立所致。提醒家长不要被“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保姆所“忽悠”。对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时间表,观察孩子发育会使家长理智很多。

  对于孩子的大动作发育,奉劝家长们按照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原则,在孩子有爬、站、走等意愿时,给他一些助力和推力,如有必要,在专业医生的监控下,适当干预,已足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千万不要为了家长的自尊,拔苗助长。

  给孩子使用学步车

  我不赞同用学步车等辅助设施帮助孩子学步,站、走、跑、跳,都是随着发育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练”出来的。 而且学步车有一较宽的带子置于两腿间,导致孩子在学步车内不能真正站直,易诱发“O”型腿的形成。孩子尚未成熟到能够行走时,强迫他行走,容易造成腿部和脊柱骨骼发育受损。

  我曾接诊过一位1岁正常男婴,站立时,双脚跟能自然着地,但行走时,采用双脚尖方式。询问得知,7个月开始家长给他使用学步车,从那时起孩子便一直脚尖着地行走。

  经检测,婴儿双腿和脚、肌张力都正常,但习惯脚尖走路会造成脚弓发育和腿部关节异常。现在只能通过反复人工干预使其逐渐恢复正常。7个月婴儿能连续翻身就相当不错了。

  个别7个月婴儿能自行扶着站立,能自行扶着挪步者应是凤毛麟角。这时让孩子站立过早,同时在学步车中练习走路,对婴儿脊柱和腿、脚的发育不利。再有,学步车内置于孩子两腿间的带子,使其只能叉腿走路,不能获得正常行走姿势。

  还有位家长说自家11个月婴儿横着走路,想让医生确定孩子是否存在脑发育问题。观察发现,当大人领着孩子右手时,孩子就右腿为主,左腿为辅横着走路;当大人领着孩子左手时,则左腿为主,右腿为辅横着走。

  经仔细检查发现,其实他还不能独立站,刚可扶着站,自己推着小车可正常姿势走路。原来孩子横着走路,是家长强迫的结果,原因是邻家小孩已会走路。

  对体检的目的不明确

  一位同事在给一5个半月的婴儿做体检时,看到一份其他医院给该婴儿出具的IQ测试单及骨密度检查单。第一次听到5个月大的孩子能做IQ检查,评语竟然是“他们既不特别优秀,也不笨,俗称一般人……”。

  我也多次被家长问及检查时为何不给孩子检测智商、骨密度,不给婴儿测视力。这说明家长们普遍对“体检”的目的不明确。他们会怀疑不做特殊测定、不抽血的健康体检的有效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一份全面的体检应包括微量元素、骨密度、视力等检查,而对于婴儿进食和生长评估、运动发育评测等项目,则因没有仪器设备的参与而感觉不到是在体检。

  所以再次提醒家长们,对婴幼儿的体检应包括饮食起居的询问、生长评估、身体检查、发育评价(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重点在于与家长的交流,并一同制订下一步养育方案,而不在于给一堆化验报告,开一些DHA等补剂。

  家长要明确,化验检查永远是辅助检查,补剂永远是补充饮食的不足,而不是主要内容。

  认为枕秃是孩子缺钙的征兆

  枕秃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很多婴儿在2个月以后会出现枕秃,而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不少家长认为这是因为“缺钙”所致。

  实际上,枕秃与“缺钙”几乎无关,而与枕部与床面或枕头间局部摩擦过多有关。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满月内即出现枕秃的孩子几乎没有,而平躺睡觉的婴儿从2~3个月开始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枕部头发减少现象——枕秃,特别是第一次剃头后枕部头发生长会相对缓慢。

  这是因为婴儿满月后,活动逐渐增多,但是尚不能坐、站,所以他们只能躺在床上左右转头,躺在床上反复转头的动作增多,当然就会摩擦枕部,出现枕秃也就不足为奇了。左右转头的动作越多,枕部受摩擦的机会也越多,枕秃就越明显。

  一般到1岁以后,随着婴儿逐渐强壮,到可以坐、站、走时,头皮受摩擦的机会就会减少,头发就会重新长出。2~3岁后枕秃消失。出生后习惯趴着睡觉的孩子则很少出现枕秃。千万不要将枕秃与缺钙挂钩。

  此外,家长们还习惯于把孩子出汗多、夜间易哭闹、出牙晚、长得过快或过慢、食欲偏差、肋缘轻度外翻、活动时关节有响声、反复出现湿疹等现象与缺钙挂钩。其实,不论母乳、配方粉,还是营养米粉及其他辅食,都含有钙,只要保证婴幼儿每天摄入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就无须担心孩子缺钙。

  本文来源于《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8:小儿生长发育》

分页浏览>>(共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