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6-03-01 第005期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妈妈加油站”创始人,积极教养的倡导人与实践者。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你做到这些了吗?【下】

家长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帮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现实

  同样一个事,同一个要求和做法,家长有不同的情绪和思路,可以给孩子勾画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景致。

  比如

  孩子刚开始背乘法表,自然会不熟悉,会有忘了的或背错的。这时,家长的一种说法是:“你加减法运算就不熟练,如果乘法表再不背熟,以后数学就根本学不会,别说做题,课堂讲课你都听不懂!”另一种:“乘法表不难,最后没有不会背的,你现在刚开始背,我们投入的时间还不够,我们白天做了很多其他事情,现在我们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练习,练多了就熟了。这样,你现在就在纸板上写个大一点的乘法表,每天在校车上可以自己多复习。乘法表非常重要,掌握了,你就能算很多东西了……”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让孩子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现实。

  再如

  同样是给孩子布置更多的练习,一种做法是,把这搞成“惩罚性”练习,孩子带着屈辱在做;另一种是,把这变成“胜利型”练习,孩子像冲锋或比赛一样在做。

  两种做法,孩子的状态不同,效果当然不一样!

  家长的焦虑情绪,不仅给孩子此刻的状态雪上加霜,让他有更多心理包袱要去处理,甚至把孩子直接推向崩溃,而且,这会让他把数学和糟糕的感受联系起来,以后对数学产生恐惧和厌烦。

  家长的思路也直接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我们时刻都在用自己的语言给孩子塑造思维模式。第一种说法,是在培养一种无助、悲观、绝望的思路。

  我常想,有些学生成绩差,排除智商或其他因素,大概有这样一种情况:最初上学时,孩子自己的生长节奏,跟学校的学业要求有不合拍之处,导致最初有些表现不好,这又导致家长的焦虑和坏情绪。家长的这种糟糕反馈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学习 很糟糕,自尊降低,对学习失去兴趣,然后成绩当然更加不好,如此形成循环。

  或许,道理都懂,但我们为什么常常做不到?

  小学生写字不好、做题错、写作业磨蹭,家长很容易被激怒,就像过去被孩子哭闹所激怒一样。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自己上学时,总因成绩而被批评、焦虑,现在一面对孩子成绩有闪失就无法承受,焦虑自卑都涌来,仿佛跌回过去的时光……这就好比,家长自己小时候一哭闹就被喝斥,现在就无法忍受孩子哭闹。所以,我们要整理好自己,保持清醒,让自己的心空一些、轻一些。这是做家长的内心修炼。

  很多家长说,这是来自老师的压力所致。我想,老师和家长的角色不同,应该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我们理解、支持老师,感谢老师的提醒,也并非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但我们要更全面地关照孩子的成长。老师的要求是中性的,家长的任务是——把它化成积极的动力,而不是化成了焦虑。

  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在上篇文章的事例里,如果我对孩子的态度不那么强硬粗暴,她也会做得更好。我们常觉得孩子应该做到怎样,应该会,但这不等于孩子真的有这个能力。我们要放下自己的预先判断,接受他现在的平,然后想办法,在平时增加练习、提高效率,一点点去改善。

  在孩子幼儿期,他哭闹,我们说,家长要温和地坚持,而不是粗暴地放任。上小学了,面对学习问题,也是同理。我们用好的态度, 给孩子做一些合理的练习安排。

  请记得:如果在孩子做不好、濒临崩溃时,你仍然能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面临危机,你仍然能奠定一个胜利者而不是哀兵败将的基调,那么,你就是给了他最有力的援助!

全文浏览>>(共计3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