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6-04-22第004期

刘勇赫

亲子教育专家,心理作家,著有《奶爸经》、《孩子独立靠父母》等。

让孩子从多动到“合理动”

  行为或习惯的塑造有个最佳时期,是儿童0-3岁,我不止一次和家长谈到这个问题。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很多家长还是在这段宝贵的时间,灌输孩子大量的知识,而没有关注孩子的行为养成,这才是之后发生了多动表现、孤独表现或狂躁表现。

让孩子从多动到“合理动”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上周,咨询室接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的妈妈有一个一岁半的可爱儿子元元。元元活泼而且风趣幽默。在商场购物,当客梯达到一层时,儿子会用清澈的嗓音喊道:叮咚!一层到了!请大家慢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看得出母亲也很骄傲。最近一段时间,元元突然对饮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要玩上几次,每次都直接开饮水机的按钮,弄得满地是水。年轻妈妈采用了说理的方式与批评的方式,都是无济于事。他在准备采用武力解决之前,来到了触摸心灵坊,希望勇赫老师能帮个忙。

  这个案例其实再普通不过,因为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孩子总是会有一些类似“破坏性”的行为,你根本不明白他为何这么做,因为这么做根本得不到家长的表扬与奖赏,但是他们却乐此不疲。有很多家长和专家把这种貌似不正常的行为归为了“多动症”,甚至还强迫儿童服用药物。多年前,我参加过一次ADHD注意力缺陷的研讨会,在会上,主讲专家非常卖力,他甚至郑重的表示每一个班至少有一名多动症的患儿,患儿不但自身会受到影响,还会伤害到别人,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带具有多动、抽动或者注意缺陷的患儿来到医院治疗,***是国内最好的药,无毒害,放心服用。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才回个神,原来不是科普讲座,而是药品推介会。五年过去了,当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接手了太多的案例后,我才明白多动症患上的概率很小,最好的治疗是行为治疗,而不是药物治疗。可能有人认为我在挡别人的财路,那也没有办法,我的良心要求我冒着险。

  行为或习惯的塑造有个最佳时期,是儿童0-3岁,我不止一次和家长谈到这个问题。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很多家长还是在这段宝贵的时间,灌输孩子大量的知识,而没有关注孩子的行为养成,这才是之后发生了多动表现、孤独表现或狂躁表现。

  这位年轻妈妈使用了说理的方式,我感到非常欣慰。但美中不足的是,说理的方式是从3-6岁开始的,因为那个时期孩子的思维方式已经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他的认知水平也达到了一般水平,可以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理解。

  这位年轻妈妈还使用了批评的方式。这也是很好的,因为批评不同于谩骂,属于理性的教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批评来解决的。批评的事情一定是与道德有关,而与道德不相关的事情,不是儿童的意识所为,大多数情况是无意为之或者出自本能。之前,我们讲过一个孩子在吃饭时候爱说话的例子。孩子天生的表达与表现欲本是他的优势,他自然希望通过一个家长与朋友都在的场合,去展现自己,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他一说话,家长吃不下,朋友们也许会感到反感。这时候,你应该对孩子说,亲爱的,现在你的演讲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进去,这也是你不想看到的,等大家都吃完了,我们在听你的个人演讲,好不好?这样一来,孩子也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朋友们也会觉得你很有教育水平。

  武力解决自然是这个时代所摒弃的,这与这个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违背的。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么?

全文浏览>>(共计2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