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收藏

2014-10-14 第005期

吴文君

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国内为数不多的一线心理教育专家型教师之一

相信孩子 帮助挖掘成功的资源

  用自信迎接小升初考试

  女儿小学升初中考试之前,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这是我们夫妻俩第一次非常认真地去参加会议。当听到以她的成绩无缘进入学校的重点班进行总复习时,我们的心情很沉重,回家的路上两个人默默无语。我们没有为女儿的学习操过一点心,不知道这个情况下,怎样去找一个让女儿再学习的环境,很茫然。我们两个人心情很沉重地回到家,我跟先生说:“我们先不要怪孩子,她学到这样也有我们两个的责任。先看看我们可以做什么,看看她还有什么资源可以挖掘,我们理顺了再来和她谈,好不好?”先生答应了我的要求,我担心他易躁的情绪会给女儿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我要求自己先来整理一下思路。

  我坐在桌前沉思良久,然后拿出三张白纸。每张纸上分别画了一个人形,第一张纸写“现在的女儿”,第二张写“她潜在的资源”,第三张纸写“我们可以做什么”。然后我逐条地分析女儿现在的情况,她已有的是爱学习、爱读书,只要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是班级的“博学之星”,甚至带动整个班级掀起读书的热潮。

  她看的书从《福尔摩斯探案集》到《哈利·波特》,还有我书架上的那些书,她都看过。同时,她也看过我没看过的那些书,包括日本的漫画,还有很多文、史、哲类的书。这样一个孩子,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读书,没有跟随应试要求,更没有受过任何专门的数学练习和训练,没找过家教,我们也从未强化过她关于成绩和分数的认识。以她现在的成绩和状态,是有很大的上升潜力的。因为她在数学上下的工夫最少,只要下工夫学就会有很大提升,只要给她训练,她沉淀的那些知识就会被激发。她对这个世界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她的聪明和活泼、她充沛的精力,还有她在陪伴和肯定之后进步飞快的特质,都是她潜在的资源。只要我们用心帮她挖掘出这些资源,只要我们帮她看到她有这些资源,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我又开始划分我和先生在孩子小升初考试之前各自的责任。我承诺每天按时做早饭、陪她去解决数学难题或者找数学老师解决难题;她爸爸则负责每天晚上做好晚饭。在我把所有这些画满三张纸之后,我的心安定了下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很强的声音从心里发出来:“一个如此爱读书、如此爱学习的孩子,怎么可能找不到一个好学校读书?”我感觉有了底气,也突然充满了信心。

  我把先生叫来,跟他分享这三张图。我看到先生的面色越来越舒展,越来越放松,我知道,他的那份沉重和紧张也得到缓解了。

  然后我去房间叫女儿。她是耸着肩、低着头走过来的。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很心疼,我知道我们做父母的,过去给她的支持太少,忽略了她成绩提高这部分能力的培养了。而现在,是我们开始帮她的时候了。我请女儿坐在桌前,跟她分享这三张纸上的内容,女儿越听腰板越直,最后整个人都舒展放松下来,说了一句:“我本来就是天才嘛!”完全放松下来了。在那一刻,我内心有很多欣喜,这才是我的女儿,这才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为她做的。

  对于孩子来讲,小升初是一项特别的考验,她没有经验,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和支持。对于父母来讲,陪伴孩子小升初也是第一次,也没有经验,也有压力。假如父母没有觉察并及时处理自己的这份压力和焦虑,就会用指责和抱怨的方式把压力转加在孩子身上,从而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都没有能力、没有经验解决的困扰,却要让一个更没经验、更没能力的孩子去代替解决!后果可想而知了。这一次我深刻体验到,孩子考试焦虑情绪的缓解在于父母、在于父母和孩子的互助。从那天起,我们开始全力协助女儿迎接小升初的考试。

  很多数学题很难,我也不会做,有时会帮她找老师问,有时找不到老师,我就说:“不会做,就算了,这些题这么难,不会做是正常的,妈妈也不会做,今天不也是活得挺好吗?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吧。”每天吃过晚饭,我会陪她出去散步一小时,我会在她做作业的时候帮她播放放松的音乐,有时候给她挠挠痒,床上床下地翻滚。这些看似跟做作业没什么关系,但我知道这对她来说是一个被支持、被陪伴的过程,是一个减轻压力的过程,对她很重要。当然我们也去请求学校给她一个机会,测试她的平。她在老师的帮助下,进入了那个重点班,参加了后面一个多月的复习。

  7 月份小升初考试时,我送她去考场,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我不知道她会考得怎样,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以我们的学区,她要去一个非常辛苦的、考试压力极大的学校,那不是我们想要的;或者去一个刚建的,不知道根底、具体情况和文化的学校,我们也不愿意。她自己选择了苏州中学园区校,因为她想去那个学校“生活”。张昕校长“教会孩子生活”的理念、全新的校园、舒适的住宿条件吸引了她,她希望自己去读这个学校。

  考试结束之后,我没有勇气去问成绩,直到学校打来电话,催我们去办手续,我才敢问分数。直到老师告诉我,她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分数线,我才长舒一口气,同时感觉到了女儿的进步:这次升学考试,她考出了小学六年中最好的分数!

  就这样,女儿一路照顾自己的学习。小学如此,初中也是如此。初一她很放松地玩和体验中学生活;初二,其他同学还在玩时,她决定做一个好学生,好好读书了。于是她开始埋下头来,每天让自己有很多学习的时间。成绩很快就到班级的前几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初三。她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了。她发现只要自己能够静下来多做题目,多去琢磨这些课程,也可以像她眼中那些优秀学生一样,在班级,甚至年级里领先。这个过程让她变得自信得多、自律得多,学习已经完全变成她自己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上高中时,高一全学年,她都很压抑。她在物理和数学方面学得很吃力,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拼命地抠那些难题,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老师劝她,我们也劝她,可她仍固执己见。那一年她的情绪到了最低谷。进入高二开始文理分科,她万般不甘心地决定学文科,最后却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轻松。

  陪女儿这么多年,她很少炫耀她的分数高低和名次前后。我们也很少体会到女儿成绩好的那份光彩,大家更多认可她爱读书、兴趣广泛、有思想。而我作为心理老师,情绪也没有受到女儿成绩高低的影响。我不断地提醒自己:“成绩是她的事,学习是她的事,我能够做的就是给她独立探索的空间,让她体会分数高低升降的滋味。”

  当我们把分数这样一个敏感话题放下时,我们之间的沟通是轻松的,话题更多关注广泛的社会或者人生,这些远超过分数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而当我们把学习责任交还给孩子时,同时也给了自己更多自由,不需要陪她读书,更不需要为她准备这样准备那样,心情不会因为她的成绩变化而阴晴圆缺。家,永远是家,是支持她读书、支持她每天对这个世界进行好奇探索的地方。这,真是一件喜不自胜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