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2014-01-16 第007期

杨政

国内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五颗星美育创始人

有关于孩子睡眠问题的8封来信

  第三封信:怎样解决孩子的睡眠问题?

  维吉尼来信:

  我的女儿安娜现在15个月大。她有很多睡眠问题,比如,不愿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到了午夜还睡不着,要到凌晨两点才能入睡。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任她哭闹于事无补,训斥她也行不通。一个儿科医生建议她一哭就把她抱到我们的床上,可是这样一来,我们永远没法教会她自己一个人睡了。我们不但永远失去了二人世界,而且精疲力竭,感到十分迷茫。我们该怎么办呢?

  睡眠是组成孩子生命机能的重要部分,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有巨大影响,因此我会在这里详细作答。

  维吉尼信中谈到的问题更接近于入睡障碍。

  我们都知道,睡眠让我们得到休息,让身体得到修复,让一部分在白天累积的、找不到出口的精神压力得以排解,因而睡眠是一种舒服的享受。这对成年人和孩子都是一样的。

  但有的孩子并不这样认为。因为睡眠时意味着和父母分离,意味着一个人待在卧室里,常常是周围一片黑暗,也没有一点儿声音。正是这种黑暗以及死寂的感觉让孩子害怕,他会把这种安静和某些奇怪的东西联系到一起。

  这也很好理解:周围一片漆黑幽暗,说不定有人或者有什么生物偷偷潜入了家里,但是太黑了看不见。而安静的氛围也让偶尔出现的声响变得非常诡异,甚至包含危险的信号。“爸爸、妈妈不在家了,他们出门了吗?”“如果有野兽来吃我,没有人能保护我,因为爸爸、妈妈都睡了。”这种孤独让孩子感到十分脆弱。

  孩子18个月大时开始对睡眠产生最初的恐惧。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年纪,孩子开始初步塑造自己的个性。他抗拒一切,反抗父母的一切建议。他喜欢钻牛角尖,喜欢和父母唱反调。他靠这种方式显示自己和父母是不同的个体。

  孩子花了大量的精力和父母作对,父母则时刻和孩子讨价还价,有时因为被孩子闹得晕头转向而让步。一来二去,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有了矛盾。孩子意识到自己无理取闹将父母逼到极限,有时事后也会有些后悔。他在大嚷大叫的时候,感到父母不再像以前那么宠他了。他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心里会产生负罪感。但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太久。他会设法驱逐这种念头,以此释放让他如此受伤的痛苦。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他的小脑袋里觉得有可怕的魔鬼、凶恶的野兽,以及其他恐怖的东西会威胁到他。这些都让他感到恐惧,不能平静地进入梦乡。

  实际上,就像其他心理综合症一样,这种心理也有补偿作用,会带来附加的益处。它让孩子不再无法无天,不再对父母放肆,同时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小孩,没有什么能力,十分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孩子在白天反对一切,任性骄横,觉得自己强大有力、无所不能;转眼到了夜里,他得独自面对黑暗,认识到自己的脆弱,这时才会感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父母是强壮的,自己是弱小的。

  孩子终于屈服,转而承认父母的权威。

  这样的入睡困难很常见,甚至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通常会在孩子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持续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在孩子两岁时,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二次出现在孩子4岁、终于结束搜集未来人格的核心素材的阶段;第三次出现在孩子8岁、停止了终日幻想的生活方式,开始脚踏实地地接触客观的现实世界的阶段。

  聪明的父母可以这样做!

  孩子基本的生理机能( 饮食、睡眠等等)方面的问题,最好咨询儿科医生。只有医生才能判断孩子是不是因某种情感的原因而不能在正常时段入睡。如果医生觉得从生理角度来说,孩子没什么值得担心的,那么孩子可能是因为家里某个特殊、独有的原因感到焦虑无法入睡,比如父母的争吵,入睡时爸爸、妈妈不在家,家庭成员看上去得了重病,近期要搬家等等。

  和饮食一样,睡眠问题对孩子也是头等重要的生理问题。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孩子,人必须要睡觉,睡眠是非常愉快的。用孩子容易接受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态度要积极主动。

  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睡不着觉,但是你最终克服了这个困难,长成了大人。因此,要学会忍受这个艰难的时刻。爸爸、妈妈先承认克服失眠有难度,再要求孩子付出努力解决睡眠问题,这样就比较容易了。面对睡眠问题的时候,要相信孩子终会跨越这个阶段。虽然这对你和孩子都很难,但这毕竟只是阶段性的。

  当孩子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注意不要给他过度的刺激,否则只会让孩子入睡的时间继续后延。要避免让孩子做睡前体力游戏,不播放节奏过于强烈的音乐,电视的音量调低,甚至行为举止也要和白天不一样。过了晚上8点,家里要减少激烈的活动,逐渐让孩子平静下来,创造有利于孩子入睡的安静氛围。不过父母手头的事情可以继续做下去,这样能让孩子安下心来。

全文浏览>>(共计6页)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