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暗示 推动孩子梦想成长
我是偏文科兴趣的人,所以,没有对女儿进行数学训练。这使得她的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我每次都会不留痕迹的暗示,强化女儿喜欢数学、爱数学的观念。我用这样的话一次次地暗示她,并跟她一起制订数学训练的计划。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女儿对数学真的找到一些感觉,每当做出一道难题的时候,她都非常欣喜。但愿这个经历能给很多父母一点启发和影响,让他们明白怎样才算给予孩子最有效的学习上的帮助。
电话成了我们每天互相倾诉的桥梁。她会向我诉说今天的心情是郁闷,还是畅快,或者是很自在、很得意。我总是听她诉说了感觉后,才去问她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候她很耐心地讲述,有时候没耐心,我都接受。而我呢,则跟她分享我出去参加学习的所见所闻,跟她分享课程中发生的震撼故事、我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通常,她饶有兴致地听完之后,还会故作成熟地来一句:“哦,你又成长了。”
有时候她会把在学校里的苦恼和快乐告诉我,包括动漫社很难维持,包括遇到一个让她不爽的老师,包括跟某个好朋友聊好玩的事。我就跟着她的情绪同喜同悲,感受着她一天情绪的变化。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给些说教、讲些道理,但常常会惹得她马上变了口气,淡淡地说:“哦。”这时我觉得自己太急了,太想给她解决问题了,忽略了她只想倾诉,只想找一个表达的出口,只想让我做她的听众、分享她的感受。我也会很识趣地马上住嘴,加上一句:“相信你可以自己解决的。”
就这样,在五年中,不管我在哪里,每晚过了9 点40 分,我都会给她打个电话,然后道个“晚安”,这已经成了我和她的一个习惯。我发现,当她真有需要的时候,她会告诉我,诉说她的苦恼,也有耐心听我给她做一些分析和解释;有时她只听到我某一句话,就会马上说:“知道了,知道了。”那时候我就知道不需要多说;有时候我说了一大篇,她会告诉我其中一句话对她有帮助,并告诉我,她已经突破自己了。
当我和她在家里碰面时,散步和逛街就是我和她更直接的沟通方式。在家里,每个人各忙各的事情,待在不同的房间里,难得会聊些什么。从女儿小学六年级暑假开始,我们就养成了散步的习惯,只要一出家门,两人并排走在一起,她就会主动打开话匣子,讲学校里的奇闻逸闻,讲她最近读书的思考或苦恼。这样的沟通非常开放,也很自在。
往往是她先说,我听着做简单的附和,然后慢慢地,她激发了我的灵感,我跟她分享我的一些事情,她听。然后,情形就变成我们两个人抢着说……这个过程让我们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能及时了解到女儿最近的动态,对她越来越信任;而女儿也在我并不高明的很多话语里读到我的肯定,从我偶尔一两句迸发智慧火花的话语中,得到启发。她总是很满足。
所以,我们喜欢出去散步,喜欢走20 分钟的路去剪头发,也喜欢走着去大超市,虽然有很长的距离,但在我们的沟通中,这段路不知不觉就显得很短了。我们都很享受这样相处的黄金时间。
这短暂而宝贵的沟通,让我们了解了彼此,互相融合,让我们彼此有很多的认同和支持。
在女儿面前,我不是权威,也不是专家,是完全真实的呈现,一个完全真实的,出现在孩子面前的妈妈。我会跟她讲我的苦恼、悲伤,我的成长、改变。所以,女儿也一直评价我们说,爸爸妈妈是两个很奇怪的人。她说的“奇怪”,指的是我们不像其他爸爸妈妈那样,小心翼翼地照顾她的吃喝,对她的成绩分外关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跟她的成绩连在一起。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她的情绪变化,更多的是分享我们的成长过程。
我们更像朋友。我甚至越来越感觉到,当她长得比我高大时,她会走在我的前面,带领着我去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去了解这个变化多端、信息纷呈的时代。所以,我有时候会开她玩笑,叫她“姐姐”,有时也会在她面前耍赖,更多地表达我的感动、我的肯定。我不断在她身上看到我所不具备的那份聪颖、那份智慧、那份淡定、那份很强的表现画面形象的能力。每当此时,我总是即刻表达我的赞赏,并感叹自愧不如。
这就是我们常常进行的高效沟通。虽然女儿回到家,常常只有她一个人,她常常要一个人挤公交车来去;她的家长会也常常是我请朋友代为参加,但她总不会感到孤单。多少次我们远在千里之外,她得独自面对一切。对此我是有很多内疚的,我常常向她抱歉,而她却总是很开心地对我说:“你们不在家我多自由啊,同学都羡慕我,我很好。”
也因此,我非常珍惜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天,只要有空闲,我都会抽出一天对她说:“今天我的任务就是陪你,只是陪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这一天我会放下所有其他的牵挂,全心全意地陪在女儿身边。我们虽然聚少离多,可是内心却对彼此有很多肯定和信任,我们内心联结得很紧密,情感上的互相支持也会非常非常多。
有人曾经做过测试,中国的父母每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效的沟通时间不超过6 分钟,这个发现让很多人非常震惊,也激发很多人自我反思。那就是:我跟孩子在一起到底是用心沟通、用心陪伴,还是只是形式上的陪伴?我跟孩子在一起是成功而快乐地享受亲子互动的过程,还是把自己的紧张焦虑传染给了孩子?
很多父母很忙,顾不上陪伴孩子,只能拿钱作为对孩子的补偿;也有很多父母,虽有大量时间陪伴孩子,可他们自己处在不自觉的焦虑和压力中,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干扰和控制越大。有效而高质量的沟通和陪伴是亲子共同需要的。
这也是我自己走过的一段艰难的探索之路。最初我出去学习,总要占用双休日时间—这本该是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所以人在外面,心里却对孩子抱有歉意,内心非常纠结。曾经因这份纠结而去跟老师讨教。
老师反问我:“假如你不出来学习,你会有不同的方法跟孩子建立不同的关系吗?假如你占用一些时间出来学习,学到了新方法,自己有了成长,回家后可以用不同方法面对孩子,使亲子沟通更有效,你会不会觉得离开孩子的这些天,反而给你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可能性呢?”
就这样,我带着内疚学习,也因此有了越来越多的成长,这些成长又转化为我跟孩子相处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有效的技巧。孩子和我享受着亲子相伴的快乐,我真的明白了什么叫有效沟通,也真真切切地享受着和女儿的每一次沟通。
所以,每当那些忙忙碌碌的成功人士向我讨教:“这么忙,你怎么还有时间陪孩子呢?”我都会跟他们分享我的经验:“父母陪伴孩子,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高下。一分钟的快乐陪伴远比一天痛苦地相互折磨更有效。”
女儿现已远行,我们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跟她沟通。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心还在一起,我们还是能享受亲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本文来源于《孩子,妈妈陪你慢慢长大》
全文浏览>>(共计3页)